胡知华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患儿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淋巴结的对应综合症状,在五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的病症主要是出现急性的发热性出疹症状[1]。临床为进一步改善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结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效果的对比探析。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川崎病患儿68例,患儿会出现持续的发热病症,并且有弛张热伴随,同时出现口唇干红、淋巴结肿大以及相应的黏膜充血和手掌足底的出血。根据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分别34例,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分别20例、14例,年龄1~8岁,平均3.5岁,其发热病症持续时间4~12天,平均8.0天;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8岁,平均3.4岁,其发热病症持续时间4~13天,平均7.8天,两组川崎病患儿基础数据资料无数据差异。
患儿均进行积极的抗感染、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补充治疗[2]。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中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400 mg,将其加入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然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分钟滴注20滴,15 min后没有不良反应则可进行滴加速度的增加,并且持续用药治疗五天[3]。观察组患儿在应用丙种球蛋白的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40 mg,每天口服三次,在餐后服用,退烧后再持续滴注三天,并酌情减少剂量[4]。两组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同时对病症消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节恶化病症消退时间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是患儿在治疗中其病症均消失不见,有效则为患儿的部分病症有所改善,无效则为其病症没有显著变化,严重者甚至加重,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比率和。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的川崎病相关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皮疹、发热和四肢症状的消退时间指标都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表2 两组患儿的相应症状消退时间(d)
川崎病患儿伴随相应的病理改善,出现全身的中小血管炎症,并且具有非特异性,患者很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的损伤,进一步出现冠状动脉的扩张,严重者出现动脉瘤,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影响[5]。川崎病的临床相关研究还不十分清楚,其早期诊断的难度较高,治疗伴随的争议较多。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川崎病相关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皮疹、发热和四肢症状的消退时间指标都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儿童川崎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的同时加用阿司匹林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有很好的改善,并且对患儿的症状有很好的促消退作用,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 焦爱萍,秋艳萍,黎建丽,韩 波,刘银娜,张孝兴.双嘧达莫联合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09):17-20.
[2] 陈 芳.小儿川崎病16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6+8.
[3] 刘雪萍,王爱兰,李佳静.两种剂量丙种球白蛋对川崎病患儿疗效与冠脉病变的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8):1833-1836.
[4] 赵雪莲.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08):1591-1593.
[5] 邓 涛,何善辉,钱涪屏,赖 燕.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效果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