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

2018-01-18 11:06蒋丹斌傅长来王志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3期
关键词:反流食管内镜

杨 勇,蒋丹斌★,傅长来,王志祥,韦 君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近年来,在消化系疾病中,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1]。随着消化内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内镜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肿瘤的早诊早治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癌的治疗中具有疗效好、创伤小、费用低、复发少等优点;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ESD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胸外科、普外科近4年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经胃镜、超声胃镜及内镜下染色等诊断为上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活检病理为腺癌、鳞癌、异型增生癌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术前检查无禁忌症,且患方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整。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SD观察组和外科手术对照组。ESD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9.8±4.6)岁;食管病灶8例,贲门病灶13例,胃内病灶9例;早癌病例12例,癌前病变18例;外科手术作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59.4±2.3)岁;食管病灶7例,贲门病灶10例,胃内病灶13例;早癌病例21例,癌前病变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理类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使其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过程、风险及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当日禁食禁饮,常规插管全麻,取左侧卧位,距病灶边缘0.5 cm氩气刀标志确定剥离范围,多点黏膜下注射美兰肾上腺素甘油果糖混合液,观察病灶抬举情况,用HOOK刀沿标志线逐步全周切开至黏膜下层,Doul刀配合IT刀由口侧向肛侧完整剥离病灶,剥离过程中配合黏膜下注射;完整剥离病灶后予热活检钳电凝或氩气刀喷注处理创面,确认创面无病灶残留、出血及穿孔等情况后结束手术。对创面较大或损伤固有肌层者,采用钛夹或和谐夹夹闭创面。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标本并送检。术后禁食24~72 h,配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术后3、6、9、12月复查胃镜及CT,统计复发率。

1.2.2 对照组

术前处理同观察组,告知替代医疗方案,根据手术规范行传统外科手术,术后处理及随访方法基本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②对比两组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随访复发率;③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医疗费用(d)观察组 30 58±12 10.5±2.2 9.0±1.2 13486.2±3000对照组 30 127.46±8 96.27±8 14.1±1.6 26167.8±4000 P-<0.01 <0.01 <0.01 <0.05

2.2 两组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

两组手术病灶完整切除率均为100%,术后随访1年复发率均为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出血、穿孔、疤痕狭窄)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者病灶多局限于黏膜层,传统外科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但破坏了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对机体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高,很多患者需终身抗反流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通过普通胃镜、超声胃镜、NBI及内镜下染色,先确定病灶范围,后一次性完整剥离病灶,常应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的治疗,疗效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媲美。相比而言,ESD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术后生活质量高,患者可接受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认可度高。

出血、穿孔、术后疤痕狭窄等是ESD手术常见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用8%冰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作为术中冲洗液,剥离过程中做到随时止血。同时,在术中发现黏膜下小血管时,对其进行直接电凝;如黏膜下血管较粗,可使用热活检钳钳夹并电凝[3]。完整切除病变后,氩气刀喷注及热活检钳电凝处理创面所有毛细血管,必要时给予钛夹或和谐夹夹闭止血。在黏膜剥离过程中,应充分注射、抬举病灶,尽量避免损伤固有肌层;如有穿孔发生,应能够及时发现,予钛夹或和谐夹缝合,或使用尼龙绳及钛夹作荷包缝合,术后禁食并胃肠减压,视情况使用抗生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中,采取ESD手术治疗,可一次性完整剥离病灶,不破坏消化道生理结构,术后机体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生活质量高,安全有效。随着对ESD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衍生的ESTD、EFR、ERI、POEM等新技术已逐步成熟。因此,ESD技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1] 孔凡立,赵青松.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03).

[2] 秦先锋.ESD技术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7,(04).

[3] 宫照成.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7(02).

猜你喜欢
反流食管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