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静洁
(武进人民医院(南院)心内呼吸科,江苏 常州 213161)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重且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产质量。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我院对整体护理在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结果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6月收治的心衰患者60例进行实验研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56~81岁,平均(70.82±4.92)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6例;对照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55~83岁,平均(69.94±4.79)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患者14例,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5例。
两组患者均进行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及护理[1],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诊疗环境可对病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舒适的休养环境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及转归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诊疗环境,如医院各部门设置醒目指示牌,门诊有护士进行接待,保持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护好患者隐私,尽量将男女患者分开治疗等。
②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心衰患者由于反复住院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往往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2],而抑郁则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3],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知,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帮助患者消除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③用药指导: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用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4]进行标记,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及修改用药剂量,用药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进行密切监测,时刻注意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洋地黄中毒表现。
④液体管理:无明显低血容量的严重心衰患者的饮水量及静脉输液速度也要进行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2000 ml/d,输液速度在20~30滴/min。保证出入量负平衡500 ml/d,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在1000~2000 ml/d(最多可达3000~5000 ml/d),3~5天后,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严重低钠血症患者液体摄入量应<2000 ml/d。
⑤咳嗽、咳痰护理: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对患者痰液的色、质、量进行调查,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帮助患者排出痰液[5],必要时给予抗生素以防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发生。
⑥饮食及生活管理:心衰患者应遵守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以低热量、低胆固醇、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限制患者钠盐的摄入,保证摄入量<5 g/d;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钠盐摄入量应<2 g/d;稳定期患者可正常饮食,不用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水果及蔬菜,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以促进患者胃肠蠕动[6],防止便秘的发生。
⑦压疮及血栓预防:久卧病床的心衰患者往往会出现气喘、水肿等状况,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运动,例如翻身、屈腿、踝泵运动等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对于床头抬高>30°及发生水肿的患者,给予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敷料保护,骶尾部先使用康惠尔透明贴敷料减少剪切力和摩擦力,再外贴泡沫敷料减少局部压力;其他部位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端坐卧位患者每2小时给予小枕垫入一侧臀下,以减少局部压力,避免压疮及血栓的形成。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病情好转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心功能恢复至NYHAⅠ级或干预后改善至NYHAⅡ级则为有效,病情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病情好转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和76.6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对比(±s;分)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躯体功能(PF) 生理角色(PR) 身体疼痛(BP) 一般健康(GH)对照组(n=30) 65.72±11.53 30.62±14.42 62.35±10.34 45.94±10.87研究组(n=30) 74.56±12.33 39.27±15.44 78.62±14.42 56.63±13.66续表2:组别 社会功能(SF) 生命力(VT) 情感角色(RE) 心理健康(MH)对照组(n=30) 38.82±11.78 50.65±15.46 52.27±17.36 64.05±13.45研究组(n=30) 44.46±13.02 55.88±17.63 61.90±18.05 78.25±16.10
整体护理通过连续性、计划性的护理模式全面满足患者诊疗过程中的身、心需要,包括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诊疗环境,通过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用药指导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液体管理、咳嗽咳痰护理、预防并发症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我院护理工作的而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及使用价值。
[1] 张晓娜,贾亚琳,杨丽霞.心衰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4,33(04):154.
[2] 宋秀秀,吕春娜.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229-230.
[3] 刘奇玉,张丽君,邵 静,等.整体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TnT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6):637-640.
[4] 杨 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价值评估与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105.
[5] 雷雪梅,屯妮萨罕麦提努日.整体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8).
[6] 隋凤花,崔顺锦.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16,6(34):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