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于人类社会是“仁爱”的最高境界

2018-01-18 19:31东方华
丹青少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天下人引申为仁爱

文/东方华

孔子在提出“仁爱”思想之后,继而以大爱于人类社会的胸襟构想出了“人类理想社会”。这就是在《礼记》所描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的大同社会。(大同:①均富、平等。②诚信、和睦。)可见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均富、平等,没有黑暗、腐败的理想社会。这可谓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一种最高境界。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他以孔子“仁爱”思想为前提,提出了“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主张。“达”是一个形声字,形旁,即表字义的偏旁是“走之旁”。走之旁在小篆中像“人足行走在路上”,多表示“行走、在路上、道路”之意义。所以“达”的本义是“在大路上行走(有畅通意)”,引申为“实现、达到”,再引申为“得志、富贵”。于是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人得志、富贵时就要兼顾于接济、救助天下人。这是儒家在人生存意义方面的思想主张,即主张“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也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一种最高境界。

例如:宋代的大政治家、散文家范仲淹怀抱着儒家“仁爱思想”登上岳阳楼,借历代迁客骚人览洞庭湖景色而生发的不同感慨,而推求“古仁人之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此“天下”指代“天下人”(即百姓)。如此,我们可看出范仲淹“大爱于天下人”的温暖心性。

再如:一些人在学业、事业成功,即得志、富贵后,更能兼顾于“大爱于家国”之高级情感而救助天下人,即“济苍生,安社稷(代指国家)”。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当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时,他们有的开仓济民,有的携家资投身于推翻外族统治与抗击外国侵略的伟大事业中。他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甚至是不惜舍弃生命在兼济天下人。

猜你喜欢
天下人引申为仁爱
求人不识
求人不识
兔死狗烹
夸夸庄稼汉
李鸿章其人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神奇汉字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