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四川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四川 温江 611130)
通过调查蓉3 A不育系夏季播种的播始历期89~94 d,其主穗叶片总数12~13之间,株高中等、平均株高82.4 cm。叶片淡绿色,剑叶较长,达32.7 cm。花药棒状、乳白色,柱头紫色。平均穗长23.2 cm,穗粒数185粒,包颈度中等。谷粒黄色,粒长0.95 cm,粒宽0.32 cm,长宽比3.0,千粒重28.3 g。分蘖力较强,株形适中,繁茂性好[1]。
通达镜检蓉3 A花粉不育度达99.95%,花药退化变小,套袋自交不匀结实。正常天气情况下,每天11:00时左右开始颖花张开,在11:50~12:20时达到开花高峰时段[2]。抽穗后3~4 d是开花高峰,花期可达10~12 d。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情况下,结实率可达50%~60%以上。
2007—2009年连续3年经本所在四川蒲江稻瘟病圃进行抗性鉴定,在育苗移栽和自然诱发条件下,蓉3 A均不发病,表现高抗稻瘟病能力。
不育系蓉3 A的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为了获得制种高产和确保种子纯度,制种区要选择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区域集中种植[3]。繁殖区域要求与常规种植区有100 m以上的隔离带。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结合亲本生育进程,要避开抽穗扬花期间连续高温雨天来确定最佳播种时间。蓉3 A的春播播抽期为105~110 d,夏播播抽期为75~80 d;蓉3 B繁殖播抽期为65~75 d。在繁殖时根据不同的播抽期来确定父母本的播种时间。经过多年的繁殖实践,母本抽穗先于父本2~4 d,繁殖产量高,故父母本播差期宜20~25 d,母本先播。
父母本及时播种,特别是父本稀播,播芽谷100粒/m2左右。母本播芽谷900粒/m2左右[3]。播种后加强苗床的管理,及时追断奶肥,移栽前5~7 d用尿素施送嫁肥,防治苗期的螟虫、稻蓟马,杂草等的为害,以达到秧苗早分蘖,多分蘖,苗壮目的。当父本秧龄在25~30 d及时移栽。厢宽2.0~2.3 m,父母本行比为2︰(10~12),父本与母本行距为30 cm,作为打药,除草,赶粉工作行,父本每窝栽2粒谷秧[4]。母本栽插密度比父本大,要有足够的基本苗数,达102.48万苗/hm2,栽足基本苗建造良好的高产群体结构是提高繁殖制种产量的关键。
蓉3 A对氮肥比较敏感,根据田块肥力不同,本田施用氮肥总量控制纯N:75~90 kg/hm2,N、P、K配合施用。氮肥施用不当造成植株过于繁茂,降低母本柱头活力,影响到异交结实率,从而影响到制种产量。在移栽后5~7 d内早施追肥,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
在水分管理上宜采用以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适时、适量灌水,确保功能叶片与水稻根系活力,控制了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有效地控制了水稻后期早衰现象。做到苗够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收割前15~20 d排水凉田,有利于机收。
在育秧播种后,用除草剂防除厢面杂草,利于出苗生长,提高成苗率,培育壮秧。注意苗期稻蓟马的为害,移栽前带药移栽。在本田生产期,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蓟马、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虫。因繁殖制种田N肥施用较多,生长旺盛,在分蘖末期容易发生纹枯病,需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用广灭灵水剂500~1 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100 mL兑水50 L喷雾或兑水400 L泼浇防治。不要在赶花期间用药防治病虫害,因农药对水稻不育系的花粉发育和柱头有害。在结束立即用20%三唑酮乳油或17.5%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预防稻粒黑粉病。
在分蘖末期,进入幼穗分化后,随时剥检父母幼穗分化进程,预测父母本的抽穗时间和花期[5],掌握了解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每间隔3~5 d剥检父母本主穗幼穗分化时期。根据多年实践,母本宜早于父本2~3 d为好。当父本幼穗分化进入Ⅶ期时,母本幼穗分化早父本半期为最佳。在父母本进入Ⅱ~Ⅲ期时预测花期相遇情况,根据情况来用肥水调节父母本调节分化进程。坚持“氮肥控、水促”的方法调节父母本。花期调节措施主要有:前期用氮肥控制过快亲本;用钾肥促进过慢亲本;进入后期可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偏迟亲本,促进其发育。
因蓉3 A对“920”反应敏感,其“920”用量比制种少,达到解除母本包颈即可。在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母本抽穗达10%~15%时开始喷施“920”,第1次用量控制在60~75 g/hm2,次日喷施90~120 g/hm2,连续喷施2次即可,达到解除包颈程度。根据父母本植株高度,单独对父本喷施60~90 g/hm2“920”增加父母本植株授粉高度差,父母本穗层高度差宜10~20 cm为好。
为了提高繁殖产量,在父本开花时采用竹竿赶粉,提高异交结实率。赶粉竹竿不宜过长,要直,竹竿长度4.5~5 m。赶粉时要注意时间和动作,蓉3 A的开花时间比父本迟10~20 min,当父本开花时不要急于赶粉,要等到蓉3 A开颖时才可人工辅助授粉。
近年来,在繁殖生产上发现田间上年度的落粒谷生长对种子纯度影响特别大,必须除尽。为了确保种子纯度,在繁殖生产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双亲除杂工作,特别是父本对种子纯度影响更大,父本必须无杂株。在繁殖生长整个生育期加强田间管理,随时查看田间杂株情况,根据株叶形态,花粉育性,籽粒颜色,生育期等特征特性鉴别杂株,发现1株拔除1株。当籽粒有八成成熟时即可收割,在收割前再次去除母本杂株,采用人工先收割父本后,再收割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