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273年历史。经过历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已形成引蓄结合、配套完善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体系。目前,都江堰灌区实际面积已达2.32万km2,灌溉7市37个县(市、区)的农田1065万亩(1亩=1/15hm2,下同),同时兼顾提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都江堰灌区以占全省不到5%的土地面积,集中了全省25.8%的人口和20.7%的有效灌溉面积,为四川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都江堰工程全貌
都江堰灌区图
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承担着都江堰灌区农田、工业、城市生活及其他综合用水的水量计划、调配,灌区规划及工程扩改建、渠道维护管理、水费计收、科技试验、水利综合经营等任务。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都江堰灌区水利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之年,都江堰管理局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核心目标,按照水利厅“十个坚持”行动方案要求,遵循“统筹、节约、绿色、共享”的都江堰灌区发展新思路,加快推进都江堰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工程建设投入,着力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灌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支撑。
始终按照“保障生活用水,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供水原则,全力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方向,灌区年均节水达到3亿m3,克服了近年频发的暴雨洪水灾害,应急供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保障了2000万城乡人民生活用水。2017年“6.24”叠溪泥石流和“8.8九寨沟地震”后,积极为九寨沟地震灾区捐赠应急抢险物资,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同时采取预防、治理、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灌区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有效防止了地质灾害发生,确保了灌区工程安全。
都管局党委中心组学习重温入党誓词
都管局向九寨沟灾区捐赠物资
坚持以预防为先、惩戒并重的理念,不断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协调配合,积极会同环保、公安等有关执法职能部门,构建日常巡查、重点巡查、专项巡查和联合巡查机制,先后42次深入灌区巡查指导,及时发现并清除隐患。截至11月,灌区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73起,缴获非法采砂机具51台,挽回经济损失70万元,强有力的执法对水事违法行为发挥了有力的震慑作用。同时,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会同环保部门改进水环境监测手段,加强水环境科学研究,推行中水回用,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推进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逐年加大生态供水力度,积极主动做好灌区城市环境供水工作,支持灌区各级政府打造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据统计,2017年共向成都市供应生态环境用水8.3亿m3。
灌区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按照水利部、四川水利厅顶层设计的要求,不断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启动了《都江堰灌区现代化试点规划》的编制工作。2017年年3月启动列入四川省科技重点项目的《都江堰灌渠岸堤病害无人机巡检与动态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已对人民渠二处试验区灌渠两侧岸堤及近岸进行了无人机航拍,通过现代化科学手段着力提高水管单位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由都江堰管理局和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在2017年4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7年,都江堰灌区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为重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抓好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举办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检干部革命圣地学习教育、专业干部水利安全生产培训等活动,全灌区参加培训达300余人次,建立起了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两年间,为甘孜州德格县龚垭乡输送了3名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安排专项资金30余万元,用于康公村土豆种植项目、修建村民活动室、助学基金等,使康公村按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7年12月,都江堰管理局通过中央文明委的复查,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人民渠枢纽
都管局组织党员干部到山东沂蒙老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都江堰治水经验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梦、强国梦基础在水,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水利支撑。在新的起点,重担在肩思奋进,责任使然勇担当。都江堰水利人将站在灌区宏观层面和整体利益高度,全面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治理、配置、管理,让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持续利用、造福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