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18 04:10:34谢文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优质心肌梗死意义

谢文慧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41例。A组男24例, 女17例, 年龄58~82岁, 平均年龄(66.7±8.2)岁;梗死部位:侧壁10例, 下壁11例, 前间壁14例, 广泛前壁6例。B组男23例, 女18例, 年龄59~81岁, 平均年龄(67.3±8.5)岁;梗死部位:侧壁11例, 下壁10例, 前间壁13例, 广泛前壁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行常规护理, B组则在A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为危急, 会对患者的躯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消极、抵触、抑郁等情绪, 依从性较差。基于此,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取得有效沟通, 了解患者的内心诉求, 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 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做到急患者之所急, 想患者之所想, 为其排忧解难, 通过陪伴、注意力转移等方式,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1.2.2 体位护理 患者在急救处理后, 通常需要卧床静养,而在长时间卧床中, 躯体会出现诸多不适。因此,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 协助其翻身, 并对其躯体予以被动按摩, 将软垫垫于患者的背部, 帮助其适度腰背部活动, 以加快血液循环, 利于血管扩张, 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避免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1.2.3 饮食护理 科学膳食结构能够确保患者营养的充分摄入, 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 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 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饮食计划, 让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的饮食, 避免高油、高盐、高糖、辛辣饮食的摄入, 以确保大便通畅。对于存在便秘的患者,可对其腹部进行适当的按摩, 以促进肠胃蠕动, 并让患者戒烟戒酒,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以免在排便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

1.2.4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 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并通过粘贴海报, 发放健康手册,一对一健康教育等形式, 让患者了解疾病诱因、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用药方法等, 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 让其有意识的参与到病情自我管理中来, 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HAMA评分量表,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予以评价, 共14个项目,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00分为满分, >85分为满意,65~85分为较满意, <6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 B组患者的HAMA评分为(18.7±2.3)分, A组患者的HAMA评分为(19.0±3.01)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的HAMA评分(10.0±2.4)分低于A组患者的(17.2±2.8)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护理后, B组患者出现胸痛0例,心律失常1例, 心源性休克0例, 穿刺部位血肿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88%;A组患者出现胸痛1例, 心律失常3例, 心源性休克1例, 穿刺部位血肿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 B组患者满意30例,较满意9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总满意度为95.12%, A组患者满意24例, 较满意9例, 不满意8例, 护理总满意度为80.49%;B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血管不完全或是完全阻塞,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症, 其发病较为危急, 病情进展较快, 并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 是导致患者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2]。也正是由于该种因素, 使得患者在发病后, 容易出现诸多不良情绪, 不仅大大增加了机体应激反应, 而且依从性较差, 不利于疾病的预后治疗[3,4]。而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旨在以患者为工作重心,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 来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 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应之[5-7]。当然, 在优质护理中, 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干预, 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 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使病情的有效康复。同时,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健康教育, 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 增强其疾病认知能力,让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来[8,9]。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 护理后B组患者的HAMA评分(10.0±2.4)分低于A组患者的(17.2±2.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明显低于A组的19.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总满意度95.12%明显高于A组的80.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可以在舒缓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 降低并发症率, 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 伏蕊, 杨跃进.中国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12):964-967.

[2] 邓伏雪, 王小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36(1):135-140.

[3] 赵静, 曹枫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 29(2):87-91.

[4]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4):667-669.

[5]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6):13-15.

[6] 祁明, 王术, 王芳.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9):14-15.

[7] 柳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4):2671-2672.

[8] 王磊.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195-196.

[9] 蔡霞.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对照.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4):1854-1855.

猜你喜欢
优质心肌梗死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有意义的一天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诗里有你
北极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