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付 敖婷玉 曾宪华 蒙先举
(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安顺 561000)
野地瓜为桑科榕属植物,俗称地瓜,又称地石榴、土瓜、野地瓜、地枇杷、紫金藤、过山龙、地木耳、遍地金、万年扒等[1],我国各地多有分布[2],是一种常见的地被植物,在我国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境内分布十分广泛。中医上,野地瓜主要用于治疗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痹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及小儿消化不良[3]。
野地瓜的茎枝在贵州部分地区作络石藤入药,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功能,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腰膝酸疼、扁桃体肿大、痈肿[4],野地瓜开发潜力巨大。经查询相关资料,目前尚无关于野地瓜分株繁殖的技术资料。
野地瓜的分株繁殖对土壤选择要求不严,黄壤、沙壤土、石灰土等均可。海拔在300~1500m,地势平坦,土壤应保持一定湿度。秋季分株繁殖应将试验地选在低洼平坦处,忌将栽植地选在半坡、斜坡或风口地段。
先进行土壤深挖,土块充分捣碎,清除杂草及草根,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作床时插床再用多菌灵500倍液做消毒处理,再细致整地作床。苗床宽1.2~1.5m,便于后期植苗和管护,床高0.2m为宜,床面过高不利于苗床保水和保温。床面要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作床应选择在阴天进行。
分株繁殖的枝条取自2年生匍匐藤条,将2年生匍匐藤条剪成15~20cm的繁殖体,每个繁殖体的茎节都要求有3~8根须根,以保证其成活率。剪切藤条时,剪切口应圆而平整,不宜斜剪藤条或使剪切口撕裂。若为秋季分株栽植,剪下的藤条不宜放置过长时间,应当日完成剪条和栽植,如遇低温天气,可用油漆涂抹剪切口,以防止水分流失。
不论是春季栽植,还是秋季栽植,繁殖藤条不宜堆压,捆扎时不宜过紧,以防止藤条表皮受损。栽植前注意保持床面土壤湿润,选择早上或傍晚栽植。栽植时先将床面挖成30cm宽、15cm深的倾斜小沟,小沟间隔50cm为宜。再将藤条带须根一头斜置于沟内,藤条之间间隔15~30cm。浇透定根水,覆土时留出藤条5cm在土外,土壤压实但不宜过紧。
春季栽植后,应搭建40%~60%透光遮阳网,防止日光曝晒致使萎蔫,注意浇水保湿。秋季栽植后,应覆地膜或覆稻草,以防冻保温,覆地膜不宜全封,每个沟面应留3~5个孔。如遇大雨天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水涝。待床面藤条长出新叶芽,可喷施低浓度的N、P肥,促进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