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加魁,汤小宁,苏玲,马建军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济南250100)
葡萄是山东省果树的主栽品种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和果树种植传统。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济南市鲜食葡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栽培管理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无法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求。本文对济南主要葡萄产区进行了调研,主要调查了济南市鲜食葡萄的主栽品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济南市葡萄的生产现状,并根据生产实际和要求,结合济南市的生态条件,总结了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
选择交通方便、生态条件良好,周边无工业污染源的生产区域作为葡萄种植基地[1],要求地势开阔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园区主路宽6~8m,路的多少和行向根据园区大小而定;生产路宽2~3m,每60m设一条,方向为东西向。栽培架实行单干单臂篱架或者单干单臂“V”型架,以南北向为主。支架采用水泥柱和镀锌柱,柱距6~8m,行距单篱架2m,“V”型架3m,拉线3~4层。配备必要的排水和滴灌设施,葡萄行距2~3m,株距0.75~1m,行头留4m机械转弯半径。
济南市鲜食葡萄品种以巨峰、藤稔、夏黑、克瑞森、维多利亚为主;其它栽培品种有巨峰玫瑰、贵妃玫瑰、阳光玫瑰、金手指、碧香无核、红宝石、摩尔多瓦、仲夏无核、早霞玫瑰、红巴拉多等,但栽培面积较小;品种搭配上仍主要以中晚熟品种(巨峰、藤稔、克瑞森)为主。综合考虑,品种选择遵循的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虑销售市场和目标,二是考虑品种管理的难易程度及种植者的管理水平,三是考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多发展早、晚熟品种,如早夏无核、贵妃玫瑰、红双味、红巴拉多、宝石、阳光玫瑰、克瑞森等,减少集中上市的中熟品种[2]。
葡萄栽植时采用沟栽,提前根据行距挖定植沟,定植沟深、宽度各60~80cm。定植沟挖好后使土壤充分熟化,并在沟底铺10~20cm的玉米秸秆,再将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至定植沟内,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施入量分别为 75t/hm2和15t/hm2,最后,灌一次透水,使土壤沉实。
苗木栽植时要进行苗木选择、浸泡、整理、消毒、定值、浇水等。根据种植要求提前选择苗木,苗木质量应符合NY469-2001的要求[3],主要表现为苗木品种纯正,长势良好,不携带病虫害。如果是嫁接苗要求砧木30cm以上,嫁接口愈合完全,嫁接口以上直径0.5cm,成熟饱满芽4~6个;扦插苗要求枝条完全成熟,枝条粗度0.6cm以上,成熟饱满芽4~6个;然后清水浸泡苗木24~48h后进行修剪,留2~4个饱满芽,根茎以上高度15cm左右,根据长度把粗度2mm以上根剪去0.5~5cm,以利于栽植后的生根;再用200倍多菌灵与2%阿维菌素800倍液进行杀菌和杀虫,阴干备用[4];按预定的株行距进行栽植,栽植原则“深栽浅埋”,当年培土深度以不超过根茎为宜;定植后及时浇透水,将葡萄行内的土地整理成鱼脊状(便于雨季排水),然后覆1m的黑地膜。葡萄为藤本植物,定植后需要固定。种植的当年三道铁丝即可,选用12号镀锌铁丝,第一道是距地面30cm的临时铁丝,第二道是距地面60cm的固定铁丝,第三道是在水泥柱两侧各拉一条,分别距地面105cm和160cm。
葡萄栽植最好在土壤完全解冻至苗木春季萌芽以前进行,要求土壤状况适宜,气温在15~25℃之间。
4.1.1 新梢管理及整形
每棵葡萄留一健壮新梢,多余者去除;新梢长到一定长度后,向北倾斜绑到铁丝上,新梢与地面夹角60°左右;新梢距地面60cm以下不留副梢,60cm以上南侧副梢留下,北侧副梢除去;所留副梢长度在30cm以上时,将主梢水平绑到第一道铁丝上;副梢长到一定长度时,及时绑到上部铁丝上,并摘心处理;对副梢上的二次副梢留一片叶后摘心(即在摘心时去除保留叶片叶腋中的芽)。
4.1.2 肥水管理
苗子长到5叶时,穴施尿素(施入量120kg/hm2)和三元复合肥(施入量225kg/hm2),汗浇涝排,保持土壤墒情。
4.1.3 病虫害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5],通过提高葡萄树体自身抗性及优化栽培技术来提高葡萄的抗病能力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具体措施包括:(1)在葡萄生长不同时期施用植物免疫蛋白、EM菌发酵液、氨基酸;(2)合理搭配葡萄品种,适当种植部分抗病及早熟品种;(3)加强肥水管理,培养健壮的树势;(4)增加植物抗生素的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经前期调研,发现近年来济南市鲜食葡萄主要虫害有绿盲蝽、葡萄透翅蛾、葡萄虎天牛、二叶星蝉等[5],大部分虫害可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套袋,悬挂特殊光灯,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和粘虫胶、诱虫板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性、鳞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虫[6]。释放昆虫天敌是主要的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常用的主要有赤眼蜂和周氏啮小蜂之类的寄生蜂,可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及鞘翅目等昆虫和寄生美国白蛾及其它蛾类的蛹。施用苦参碱、阿维菌素及菊酯类化学药剂是可选择的化学防治方法。
济南产区葡萄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次要病害有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白粉病等[7]。使用杀菌剂是防治各种病害的基础,常用杀菌剂有保护性杀菌剂(包括铜制剂、硫制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和内吸性杀菌剂(三唑类、苯并咪唑类和取代苯类杀菌剂等)。例如,霜霉病的预防药剂有铜制剂、硫制剂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
济南产区鲜食葡萄病虫害防控方法如下:葡萄发芽后及时喷一遍菊酯类杀虫剂+600倍甲托+600倍多菌灵+叶面肥,以防病害和虫害发生。一周后喷600倍多宁+叶面肥。以后每隔15~20d,喷一次600倍多宁+叶面肥。如发生病害加喷治疗性药剂。
4.1.4 冬季修剪
定植当年冬剪时,在主梢粗度8mm处修剪,其上副梢如果粗度达到6mm保留两芽进行短梢修剪,作为结果母枝。
4.2.1 花果管理技术
(1)控制新梢量及负载量
葡萄品质倍受世界所有鲜食葡萄生产者的共同关注,控制产量可有效地提高鲜食葡萄质量[8]。控制新梢和负载量,是有效提高葡萄品质的技术之一。根据品种不同 ,每10~15cm间留一新梢,多余新梢剪除;每结果枝留一穗果,多者去除,原则是“弱梢不留穗,中庸及强旺梢留1穗,去小留大”。每667m2产量控制在1500kg左右。
(2)花果整形修剪
包括花穗和果穗的修剪整形。从花前1周开始,至初花期结束,完成花序的疏剪。为了保持穗形一致,传统的整形方式是去掉副花序和1/4长的穗尖。但是不同品种有不同修剪方式,玫瑰香、金手指等中小果穗品种,要求剪去副花序、穗尖和第一、二分枝的1/3长度,保留花序中段12~15个小枝梗;红地球、美人指等大果穗品种,要求疏掉副穗、穗尖和部分分支,分支按隔二去一的原则疏穗;克瑞森无核等果梗较短品种,还要剪去花序的第一分枝,夏黑、无核白鸡心等需要进行赤霉素处理的无核品种,目前采用只保留穗尖上的4~6个分枝的修剪方式,这样保证开花整齐的同时便于药剂处理[9]。果穗的整形修剪是从果实长到绿豆大小时开始的,首先疏去坐果不良和带病的果穗;待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定穗,一般大、小果粒分别保留40粒和80粒左右,穗重控制在0.5kg左右。
(3)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花前15d时,用2~5mg/kg赤霉素拉长果穗紧密品种的花序[10]。果实膨大的处理时期是花后10~15d,使用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类激素,赤霉素浓度一般是10~50mg/kg,还有目前常添加的噻苯隆(TDZ)或氯吡苯脲(CPPU)等细胞分裂素,浓度一般控制在 1~5mg/L[10]。
4.2.2 果实套袋
(1)前期准备
套袋前全园喷1次杀菌剂,重点保证果穗完全喷药,药剂完全干后开始套袋。
(2)套袋
套袋时首先充分伸展膨起袋口和整个纸袋,然后从下部轻轻向上套,保证果穗位于袋中央,再用一边的铁丝在穗轴柄上固定果袋,最后将果袋放于叶片下面。此外,为了防止日烧和气灼,高温时节套袋应将纸袋下部两角的通风口开大[11]。套袋时一定要扎紧袋口,以防雨水渗入,尽量在雨季前提早完成套袋。
(3)摘袋
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摘袋与否和时间,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方式。无色或易着色品种可以采用带袋采收不摘袋,上色困难的品种一般在采收前15d摘袋,摘袋时先将袋底打开成灯罩状,经过3~5d的锻炼后再将袋全部摘除[3]。
(4)葡萄专用袋要求
葡萄专用袋的纸张应符合GB19341-2003育果袋纸,标准是中小穗形品种一般选用22cm×33cm和25cm×35cm规格的果袋,大穗品种一般选用28cm×36cm规格的果袋[3]。
4.2.3 新梢管理技术
(1)结果枝
去除果穗以下的副梢,果穗以上的副梢留一片叶,采用绝后摘心法摘心。结果枝摘心时期及强度根据葡萄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易落果的品种如巨峰、玫瑰香等,应在花前3~5d重摘心,欠缺的叶片在生理落果期后利用副稍补充;果穗紧的品种应在花后结果枝能够绑到顶部铁丝时摘心,结果枝摘心后在顶部留1~2个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
(2)营养枝
顶部以下的所有副梢留一片叶绝后摘心。长度能绑到顶部铁丝时摘心,枝条顶部留1~2个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
4.3.1 土壤管理
(1)清耕与免耕
济南葡萄产区传统栽培方式是清耕,清耕园虽然土壤通透性好,但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防治较困难。目前清耕多配合除草剂使用,但除草剂易对葡萄造成药害,因此在葡萄园最好禁止使用除草剂。
(2)自然生草与覆盖
济南地区葡萄园一般可利用自然生草的模式,即葡萄园的行间自然生草,根据长势定期修剪3~4次。行内覆盖,覆盖材料可选择黑地膜、无纺布或园艺地布等,行间在果实采收后和春季开花前进行机械翻耕,这样不仅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还能够改善土壤。
4.3.2 施肥管理
(1)施肥原则
遵循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葡萄的需肥规律和叶片营养诊断进行平衡科学施肥,根据土壤、植株营养情况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配方和减量施肥,多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11]。
(2)基肥
基肥的施用时期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底进行,施用种类以商品性有机肥为主,每667m2用量1000kg以上,磷酸二铵50kg,根据自家条件可施用农家肥2~5m3及一定量的秸秆,每年隔行在中间挖沟,沟深40~50cm、宽40~50cm,并回填浇水(每年每667m2施肥总量为氮40kg、磷30kg、钾45kg及葡萄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同时加入年施肥量20%~25%的氮磷钾复合肥[12,13],此外,还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的不同,辅以钙镁磷肥或硅钙肥等化肥。施肥前最好挖根调查根系水平分布情况,然后在在根系主要分布区外缘(一般距离树干40~60cm以外),利用施肥机械开30~40cm深的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并直接覆盖,可采用单侧施肥,隔年交替。
(3)追肥
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追肥种类和比例。一般来说,萌芽期以氮磷为主,但是对于生长旺盛或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建议省略此次追肥,施肥量占全年的20%以下,每667m2冲施肥氮5kg、钾7.5kg;果实膨大期施均等比例的氮、磷、钾肥,辅以钙肥,施肥量占全年的40%左右[11],每667m2冲施氮肥10kg、钾肥10kg;转色期施肥以氮、钾、钙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20%左右,每667m2冲施氮肥10kg,钾肥15kg;采果后以氮磷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20%以上,冲施肥每667m2氮5kg、钾5kg。水肥一体化的葡萄园的追肥次数则控制在6~8次,例如每667m2产量在1500kg的巨峰,结果树每株氮磷钾复合肥全年用量不超过250g,氮磷钾的比例全年大致为(1:0.5:0.6:1.2)[14]。
(4)叶面喷肥
叶面施肥是土壤施肥的补充,可单独或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开花前7~10d,喷施植物免疫蛋白、EM菌、植物抗生素可明显提高葡萄品质。
4.3.3 灌溉、防涝及封冻水
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萌芽期、幼果膨大期和越冬前是鲜食葡萄大量需水的时期,注意保证充分的水分供应。目前,葡萄园传统的灌溉方式是地面灌溉,在冬季干旱或需埋土防寒的地区,葡萄园可采用畦灌封冻水和催芽水,生长季节最好以滴管为主,雨季来临时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大雪前后浇透封冻水。
在葡萄绒球期,喷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铲除过冬病菌和虫卵。喇叭口期,使用1500倍功夫(如果往年没有绿盲蝽危害,此过程的药可省去)。花前3~5d,喷施600倍多菌灵+800倍甲基硫菌灵+PBO 200倍液、2‰的硫酸锌+1‰的硼酸。防治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白腐病和黑痘病等病害的关键时期是在花后2~3d,此时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结合使用,要选择对幼果安全的药剂,不要选用可湿性粉剂剂型的药,而要选择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剂型的药剂,可喷施2000倍世高、2000倍功夫,谢花后的12~15d,是防治白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的关键时期,推荐使用广谱性保护杀菌剂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20d喷600倍多宁、叶面肥一次。如发生病虫害,加喷针对该种病虫害的治疗剂。进入雨季,叶片重点防控霜霉病,波尔多液或其它铜制剂等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治疗剂混合施用,防止霜霉病暴发,可在套袋后一周,喷施600倍必备或多宁、3%磷酸二氢钾,以后每隔15~20d喷施600倍必备或多宁。用药时间间隔视天气而定,雨前喷施,雨后补喷,如果发生病害,应用针对性药剂,连用两次,中间间隔5~7d,一周后用必备或多宁防病。如果往年有黑痘病发生,在五叶期用必备或多宁预防,如果发生黑痘病,用福星治疗。采收后至落叶期间,以1:(0.5~0.7):200波尔多液为主,视年度病害发生情况喷2~3次,落叶或冬季修剪后,清理田间落叶,修剪下来的枝条,架上的卷须、枝条、叶柄等,剥除老树皮,集中处理,然后立即使用保护剂(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这样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第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第二年将主蔓向北倾斜水平绑到第一道铁丝上,主蔓与地面夹角成30~45°(夹角大小根据冬季是否埋土而定),主蔓上每15~20cm的距离保留新梢,用于培育下年生长的结果母枝,副梢上留一叶且反复摘心,仅保证顶端副梢生长,一般品种的冬剪保留单枝2芽短截,结果部位高的品种进行双枝更新的修剪,即基部枝条短梢修剪,上部枝条中梢修剪[15]。
葡萄采收时要求达到品种固有风味,按照鲜食葡萄冷藏技术(GB/T16862-2008)执行葡萄的预冷分级、装袋保鲜技术等,冷藏技术也可参考张平等的文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