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胆经刺络放血治疗肝经郁热之眼面疖肿1例

2018-01-18 23:46曹丛红姚靖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麦粒肿胆经刺络

曹丛红,姚靖

1 临床资料

眼面部疖肿具有皮肤患处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易化脓、易溃散、易收敛等特点。类似于麦粒肿和痤疮。麦粒肿又名睑腺炎,是眼睑腺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针眼”“眼丹”,多见于青少年。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多表现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囊肿及炎性丘疹等,常出现毛孔粗大、瘢痕和色素沉积等后遗症。好发于青春期,因此也称为“青春痘”[1]。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类等药物治疗,不仅达不到预想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大。笔者在临床运用经方大柴胡汤联合胆经刺络放血治疗1例眼面疖肿患者,效如桴鼓,现报道如下。

患者刘某,青年女性,3 d前因情志波动、劳累后出现左眼睑可见多个散在的米粒样结节,左侧面颊散在大量红色丘疹,触痛,疼痛难忍,瘙痒不适。未曾于外院治疗,亦未自行使用任何药物,自觉症状加重,特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麦粒肿、痤疮”。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左眼睑皮下可触及多个米粒样结节,质地坚硬,触痛(+++),睑缘粗糙,结膜未见充血,角膜光泽,前房常深,通光体(-),眼底未见异常。左侧面颊散在大量红色炎性丘疹,触之硬痛,疼痛难忍,瘙痒不适,口干、口苦,平素性情急躁,饮食及睡眠尚可,大便秘结,小便利,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纵观舌脉,四诊合参,证属:肝经郁热证。治法:清肝泻热,采用内服经方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胆经刺络放血拔罐外治法。中药用天江中药颗粒剂,药物如下:柴胡(1 g,相当于饮片 6 g)、黄芩(2 g,相当于饮片 10 g)、清半夏(1 g,相当于饮片 6 g)、大黄(1 g,相当于饮片 3 g)、甘草(0.5 g,相当于饮片 3 g)、麸炒枳实(0.5 g,相当于饮片 6 g)、陈皮(1 g,相当于饮片 6 g)、炒芥子(1 g,相当于饮片 10 g)、姜竹茹(0.5 g,相当于饮片 6 g)、连翘(0.5 g,相当于饮片 10 g)、败酱草(1 g,相当于饮片 15 g),3 付,每日 1 付,每次水冲服300 ml,早晚两次温服。因肝胆互为表里,刺络放血拔罐以胆经的穴位为主,取左侧耳尖放血和翳风穴刺络放血、并在拔罐5 min治疗。患者自述经过1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后,即感疼痛减轻,口服中药1 d后,眼面疖肿减小,疼痛及瘙痒明显减轻,3 d后诸症皆消,眼面部未留下疤痕,随访半个月,随访期间,患者自述谨遵医嘱,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亦未服用任何药物,未见复发。

2 讨论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俗称“针眼”“土疳”,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即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或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发为疖肿;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胞睑而生肿痛。痤疮又叫“青春痘”,是一种发生在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一般在面部和背部等皮脂腺集聚的地方。临床上以粉刺、浅表脓疱、炎性丘疹、结节、囊肿、瘢痕及黑色素沉积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面、胸及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其发病多与不规律的饮食、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等有关,本例患者则是以眼部结节和面部大量的炎性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精神压力和情志波动为主要诱因。临床相关研究表明,痤疮多与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有关,因皮脂腺分泌及排泄不畅,毛囊内皮脂大量瘀积导致皮脂栓的形成,从而引发大量的痤疮棒状杆菌繁殖并产生溶脂酶,从而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引发毛囊炎,而致本病。麦粒肿、痤疮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病程缠绵,毒副作用大,而中医治疗本病,不仅标本兼治,而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小、针对性强。我们采取经方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胆经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截断病程。

麦粒肿属于中医“针眼”的范畴,其病因主要是风热郁于眼表而致。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如贺普仁[2]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生多因肝失疏泄、脾胃湿热、肺气失宣等多种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营卫失和,腠理疏松,开阖不利,加之外邪侵袭,致气血络脉运行不畅,郁于肌肤发为痤疮。刘庆帮等[3]认为“火热”是痤疮发病过程的基本因素,临床分“肝郁化火、湿热郁滞、心火上炎、胃火亢盛、气虚发热、阴虚阳浮、阳郁伏火、上热下寒、瘀热互结”等证型。刘丽娟等[4]通过现代医学对痤疮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认为与遗传、情绪、压力、睡眠、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素问·刺热篇》又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从升降理论讲,肝脏主升发主疏泄,行气于左。肺脏主收敛肃降,行气于右。故本例患者是因情志波动而致病,肝失疏泄,升降失司,肺主皮毛,肝气不升,肺气不降,肝经火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故见左眼睑散在结节,左侧面颊散在大量炎性丘疹,大便秘结。纵观舌脉,四诊合参,辨证为“肝经郁热证”,故选用具有和解少阳、清肝泄热功效之大柴胡汤为主方加减化裁。其中柴胡、黄芩共为君药,具有清泻肝胆实火之效,大黄、枳实、清半夏、连翘、炒芥子、败酱草共为臣药,可清泻里热、化痰散结,使邪从大便而解,陈皮、竹茹、甘草为佐使药,益气健脾,防止正气虚衰,不能抵御外邪,以致邪气郁于肌表,闭门留寇。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泄热明目之效。

经方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少阳病篇》,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我们用经方大柴胡汤治疗肝经郁热之眼面部疖肿,方证相合,能有在短时间截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也拓展了经方大柴胡汤的应用范围。

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具对人体浅表小静脉、特定腧穴、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进行针刺,并放出适量血液,然后再拔罐,停留10 min左右后取罐,用以治疗疾病的中医传统方法。刺络放血拔罐的原理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即对于气血郁积日久的病症,采用针刺泻血的方法。《博济方》曰:“凡痤疖者是六腑受邪,经络壅滞而发,热毒浮浅”,用刺络放血法可疏泻肺热,疏通经络,临床广泛应用于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疖、丹毒、急性湿疹、银屑病等属于急性、阳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尤以火毒、热毒常见,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重。纵观文献,刺络放血适应于各种实热、急性病证。本例患者起病急,病位在体表阳位多为实性病症,故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较为适宜。所谓“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因患者因情志波动后而发病,肝胆又互为表里,所以我们选择胆经的穴位刺络放血,能有效清泻肝胆火热。在病变部位刺络放血可迅速祛毒热、排瘀血、减内压。现代医学认为刺血疗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炎性反应吸收,促进病变组织及细胞功能恢复,阻止细胞和组织变性,延缓机体老化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总之,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治疗阳热性皮肤病的有效辅助疗法,但又是一种损伤性疗法,临床操作中一定要得到患者同意才可实行,尽量做到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经方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胆经刺络放血治疗本例患者,疗效确切,病程短,简便效廉,安全无毒副作用,大大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理念。中医特色综合治疗本病是目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1] 黄云,李丽琼.痤疮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6):83-84.

[2] 贺普仁.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80.

[3] 刘庆帮,吴德.从火热病机辨治痤疮探讨 [J].新中医,2011,43(12):1-2.

[4] 刘丽娟,宋适恒,蔡丽,等.石家庄大学生痤疮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知晓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2):171-172.

猜你喜欢
麦粒肿胆经刺络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进补不如敲胆经
“大象腿”、“萝卜腿”常敲敲胆经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患麦粒肿怎么办
治麦粒肿
拍打大腿治口苦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