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原夏菜发展对策研究

2018-01-18 18:20周祯莹
甘肃农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兰州市兰州高原

■周祯莹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兰州高原夏菜是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冷凉型蔬菜。兰州高原夏菜的区域生态优势,造就了高原夏菜的优良品质;品种资源优势,满足了多样化的消费市场需求;市场经营优势,孕育了高原夏菜的品牌价值;政府重点培育,确立了高原夏菜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一、兰州高原夏菜发展现状

兰州高原夏菜以春夏季的露地蔬菜为主,主要包括白菜类、花菜类、豆类、葱蒜类、叶菜类、茎菜类、瓜菜类和根菜类在内的多种蔬菜。生产区域覆盖兰州市所辖的3县5区,其中榆中县种植面积超过全市蔬菜总面积的三成。每年夏季有15类72种359个品种的兰州高原夏菜销往全国30多个城市的1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兰州高原夏菜无论是生产规模和加工贮运水平,还是订单生产和市场购销,都为全省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走出了可供借鉴的成功路子,已成为甘肃农业的亮点和“名片”。

自1995年各级政府推进规模化生产以来,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兰州市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同时,还带动了储藏、保鲜、包装、运输、餐饮、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一)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兰州市将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1995年蔬菜种植面积为20.7万亩,总产量66万吨;到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8.12万亩,总产量312万吨;与1995年相比,面积增加了87.42万亩,产量增加了246万吨。全膜双垄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克服了低温等气候条件限制,使高原夏菜的适种区域延伸到二阴地区。同时,遮阳网、防虫网、生物液态肥、CO2施肥和滴灌等设施栽培技术的配套应用,促进了设施蔬菜的种植,2016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11.69万亩。

(二)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成效显著

经过推行“联户联保”等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持续提升了兰州高原夏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蔬菜质量抽检中,连续多年排名靠前。目前,已建立了15个不同层级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达107万亩,大白菜、甘蓝、芹菜、胡萝卜、黄瓜、青椒、花椰菜、番茄和菜用豌豆9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三)外销规模大幅度增加,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

目前,兰州市外销量逐年增加,销往沿海及周边地区的蔬菜由2007年的75万吨上升到2016年的210万吨。政府和企业共同加强推介宣传,连续多年在东南沿海和中东部20多个大中城市,举行高原夏菜宣传推介会,同时还通过广告宣传、网络宣传、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办电台专题节目、举办兰洽会、在外埠市场建立超市、社区市场、农贸市场、直销点等多种方式,推进了兰州高原夏菜品牌建设,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农业品牌。

(四)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6年,兰州市高原夏菜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比2008年的19.6亿元增长142.3%;农民人均纯收入10391元,其中蔬菜收入占2700元。据调查统计,农民从占总播面积32.5%的蔬菜中获得的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82.3%,主要蔬菜生产区的大部分农民净收入来自蔬菜,种植蔬菜已经成为兰州市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五)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内外销结合的格局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持续调整、优化和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群已形成规模,形成了以菜花、芹菜、青笋、食用百合、菜用豌豆、南瓜、菠菜、娃娃菜、甘蓝、洋葱、辣椒、蒜苗、香菜等为主的外销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韭黄、茄果类蔬菜为主的内销产品生产基地。构建了主打品种与新特品种相结合的区域布局,实现了蔬菜生产时空与品种的优化配置。

(六)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围绕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一体化水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扶龙头、建基地,推进了产业化进程。截止2016年底,兰州市蔬菜运销、加工、贮藏、保鲜企业达到185家,年交易额65亿元,占年度农产品交易额的70%左右。全市共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87处、农业中介组织300多个、经销商2000多个。同时,通过实行子母商标管理、宣传推介、包装设计等一系列品牌创建活动,使兰州高原夏菜子商标达到320多个,成为国内农产品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七)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信息网络平台不断完善

依托农业科研推广和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以市农业信息中心为平台,建立了70多个信息服务点,培养了170名信息员,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员队伍。各县区及部分龙头企业在兰州农业信息网站上建立了专门网页,利用网络为菜农提供服务,目前已形成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中心区站、农业专家直通车、“12316三农热线”并举的农业信息服务格局。

二、兰州高原夏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1.蔬菜种类和主栽品种仍显不足。兰州高原夏菜生产规模虽然较大、品质也好,但与量大多样的全国市场需求相比,种类少、品种单一的问题仍显得比较突出,目前兰州夏季蔬菜种类不到山东等蔬菜大省的一半,这对进一步开拓市场形成一定制约。

2.标准化生产水平仍不够高。菜农的标准化意识和自觉性还不够强,基层标准化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后续管理跟不上。蔬菜标准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检测体系仍不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存在缺陷,优质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混区经营,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优质优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3.科技服务仍有差距。据资料显示,美国从事农业技术和经营服务的人数远高于农民人数。相比之下,我们的技术力量差距较大,技术创新与指导不适应产业的发展,科技服务体系滞后于市场发展形势,乡村两级科技服务体系形成断层。农技队伍不稳定,新生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

(二)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1.菜农入市的组织化程度低,订单履约率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内控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生产者与经销商的订单约束性不强,订单双方履约率不高,市场行情好则生产者违约,行情不好则商家违约的事情经常发生,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红古、榆中等县区曾发生甘蓝、大白菜每千克不足0.1元的惨痛局面。

2.菜农品牌意识仍比较淡薄,品牌建设主体力量不强。一些种植户品牌观念落后,有的在生产上只注重产量,不注重质量,产品不精选、不分级。兰州市现有从事蔬菜经营的企业,大多以冷藏、贮运为主,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不多,受流动资金规模制约,稳定占有市场的能力有限。鲜菜销售主要依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主动营销的份额比较小。农户的小农意识浓厚,难以形成较强的品牌推广合力。受品牌影响力所限,兰州高原夏菜在销售价格上,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3.现代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现代化农产品批市场建设推进迟缓,与兰州作为甘肃乃至西北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定位很不相称。经调查,目前兰州市仍缺乏设施设备配套、管理制度健全、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完善的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与全国大中城市尚未真正建立起快捷、顺畅、有效的销售网络。

4.外销终端市场运距长,包装成本高。兰州市距终端消费市场比较远,蔬菜运输成本长期居高。如,前些年最高时达到900元/吨,比山东的运输成本高出1倍左右。高居的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兰州高原夏菜的竞争力。加之包装材料的高成本因素,成为制约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1.加工水平落后,产业链条延伸速度慢。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与生产基地连接不够紧密,产业链条松散,整体竞争力不强,产品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尽管高原夏菜产业的企业不少,但蔬菜加工深度低,加工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像“介实”牌娃娃菜、豌豆苗等进入东南沿海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的高原夏菜自主创新品牌较少,制约着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包装加工技术滞后,产品标识有待规范。现有的包装加工技术以引进或模仿为主,自主创新的包装加工技术较少,大多以简包装的生鲜蔬菜集中上市,不利于外销市场的开拓。高原夏菜的包装技术与山东等蔬菜大省相比,不论是产品质量均匀程度,还是包装产品外观与标识的规范性,都有一定差距。采用“兰州高原夏菜”的统一标识,全面推行母子商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3.蔬菜副产品利用率低,农业环境污染加重。按精细蔬菜出菜率60%,大路菜出菜率40%粗略估计,兰州高原夏菜每年产生150多万吨的废弃叶茎,由于缺少综合加工企业,大量可利用菜叶、根茎堆放于田间地头腐烂变质,造成农业环境污染。使废弃蔬菜叶、茎、根的资源化利用成为高原夏菜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兰州高原夏菜发展的优势与对策建议

(一)兰州高原夏菜发展的优势

1.劳动力资源充足,种植面积有余地。高原夏菜产业在兰州市农民增收中地位和作用不断凸现,农户种植积极性持续提高。资料显示,兰州市高原夏菜主产区有农业劳动力50万人,蔬菜种植户数稳中有增,为高原夏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保障。兰州市现有农业用地面积435万亩,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气候环境适宜蔬菜种植的远郊区,蔬菜种植面积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和余地。

2.栽培技术进步,做大做强有空间。针对高原夏菜的潜在市场风险,农业部门加强了对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创建了一批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和新特蔬菜示范推广园,启动实施了一批新特优品种研发试验和尾菜加工利用项目,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等集成技术,拓展了高原夏菜种植区域,产业竞争力从技术上得到提升。

3.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有保障。品质好、无污染、质量安全水平高,是兰州高原夏菜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兰州市已建成了市、县区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机构和覆盖各类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构建了集产地环境监测认定、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市场准入制度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高原夏菜质量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

4.产业链条完整,持续发展有动力。兰州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262家,其中示范社177家;产业链条有效延长,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高原夏菜主产区有冷链保鲜库和恒温库126座、总库容38万吨,年吞吐量150万吨,既能保障外销蔬菜预冷处理需求,又可延长储存周期,缓解库存压力,提升增值空间。以蔬菜交易为主的兰州农副产品现代物流中心的建成和全国性营销网络的逐步形成,扩大了产业与市场的对接窗口,有利于增强高原夏菜集散和辐射带动能力。

5.品牌效应形成,拓展市场有潜力。品牌定位准确,凸显区位、档期两大特点。政府走出去进行推介宣传,扩大了产品知名度,强化了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企业走出去推介宣传,了解了市场需求,树立了企业形象。高原夏菜品牌的树立和形成,有利于提高高原夏菜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周边地区形成集中连片的高原夏菜产业带。随着兰渝铁路和天宝、平定等一批高速公路的建成,打通了高原夏菜东进南运的大动脉,高原夏菜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宽。政府的“绿色通道”政策,为扩大外销提供了便利。

6.法规建设到位,发展环境有保障。已制定出台的《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条例》、《兰州市蔬菜基地管理办法》和《兰州市无公害蔬菜发展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和规章,为兰州高原夏菜可持续发展和对蔬菜产业实施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型

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依靠科技进步,加快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发展。

1.立足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技物配套、集成应用的思路,重点扶持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培育名特优品种,开发研制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粉末以及膨化蔬菜等系列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突出地方特色,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高原夏菜主销市场严重缺硒的现状,发掘土壤“富硒”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川水区与冷凉区并进、大路菜与精细菜并举、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结合,加快形成既能发挥资源优势,又能保障效益增长的良性发展格局。

2.继续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强高原夏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加紧构建高原夏菜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大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蔬菜上市。持续扩大标准化无公害基地生产规模。

3.注重质量安全控制,打造高原绿色品牌。品牌是高质量的商品标志,是产品有效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要强化品牌意识,对兰州高原夏菜采用“子母商标”,大力培育品牌,宣传推介品牌,规范产品标识,维护品牌权益,统一规范种植,统一包装销售,扩大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兰州高原夏菜”的品牌形象。要引导农业企业以品牌为纽带,进行联合兼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品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持续推进科技应用,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含金量。以国家产业体系建设和支撑项目为平台,以展示田为窗口,辐射带动产业发展。要找准目标,集中优势,在品种、生产技术、包装加工技术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兰州高原夏菜生产方式转变的直接动力。

5.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从提高菜农素质入手,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推广体系,搞好技术服务。重点抓好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带动广大菜农依靠科技种植蔬菜。据专家测算,如果八成的农民能够掌握常规技术并应用到位,蔬菜产量可提高34%,效益可提高23%。因此,要千方百计挖掘这方面的潜力。

(三)加快推动经营方式优化

确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依托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高原夏菜的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和一体化经营。

1.大办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把培育龙头企业当作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高原夏菜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扶优扶强,着力发展高原夏菜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催生一批高原夏菜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企业的规模、档次和研发、加工、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2.健全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主动开拓高原夏菜多元销售渠道,实现蔬菜生产基地与国内外蔬菜市场的联网,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要大力示范推广组装式小冷库,改造现有贮藏库,加强冷链物流平台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促进蔬菜冷链物流的建设。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产销直供对接。加快建立完善高原夏菜网上交易平台,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配送。使蔬菜经销户、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流通,降低销售成本,实现产销直供对接。

4.培育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单家独户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现实途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必须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完善蔬菜产业协会,培养企业家精神,创新投资营销理念,更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规范内控机制和运作方式,强化对农村经纪人和新型农民的培训,培育市场流通主体,规范订单农业发展,提高专业合作水平。

5.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互联网+蔬菜”平台,充分发挥行业信息、专家信息服务的作用,准确掌握并及时发布国内外的市场信息,重点开展农产品产销、农业科技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方面的信息发布,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准确、及时、权威和专业的信息服务,帮助和指导农民稳步走向市场。

6.引进来建设基地,走出去广泛宣传。请进来,鼓励和支持海外市场营销大户到兰州建设的生产基地,建立生产与经营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运营商要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不仅要方便管理,规范生产,提高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让农民和经营者获得更高收益。走出去,到国家主要蔬菜市场进行兰州地区高原夏季蔬菜宣传,联系更多的经销商到兰州做蔬菜业务,以达到促进高原夏季蔬菜销售和市场消费的流通的目的。

(四)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强力推进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筹措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扶持真正在行业中发挥作用的龙头企业,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市场开发,质量和效率。农业相关部门要在项目建设、设施配套等方面对高原夏菜发展给予倾斜,进一步支持兰州高原夏菜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做成在全国一流的知名品牌。

2.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疏通融资渠道,改善资金链条,强化信贷支持,尤其要重视解决蔬菜贮运和经销商的周转资金不足问题。结合农业保险政策,为高原夏菜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3.综合运用土地、税收、外贸等政策,增强产业发展能力。由政府从资金、土地、信贷、进出口经营权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扶植主体品牌。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利用绿色通道、减免税收、土地政策等各项有力措施,培育出口处向型龙头企业,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冯毓琴,李国锋,李梅.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蔬菜,2009,(11).

[2]杨森,张建农,刘凯,等.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2,(3).

[3]张俊科,李正信,晋小军.兰州市高原夏菜生产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2).

[4]才吉安,柴银军,宋海慧,等.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0,(4).

[5]杨佑福.甘肃高原夏菜生产特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2).

[6]魏红霞.“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发展现状及思考[J].蔬菜,2015,(3).

[7]姚文泰.兰州高原夏菜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农业,2012,(1).

[8]门书均.兰州高原夏菜:蔬菜王国的明珠[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2).

[9]杨贵智.用“高原品质”成就全国蔬菜品牌[N].兰州日报,2012-9-3.

[10]李含琳.甘肃省出口农业发展现状和对策探讨[J].甘肃农业,2014,(21).

[11]黄得志,谢华娟,高慧娟.对兰州市城关区城郊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4,(21).

[12]张静芳,傅忠宁.构建兰州高原夏菜冷链物流系统的思考[J].综合运输,2012,(6).

[13]张静芳,向万里.基于蔬菜特性的兰州高原夏菜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甘肃农业,2014,(6).

[14]颉敏华,张永茂,冯毓琴,等.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4).

[15]谢成俊,郭小俊,胡相莉,等.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08,(5).

[16]冯毓琴,张永茂,于洋.甘肃高原夏菜产地预冷与保温物流模式分析[J].中国蔬菜,2014,(12).

[17]李亚莉,杨永岗,张化生.兰州高原夏菜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无公害治理对策[J].长江蔬菜,2010,(12).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兰州高原
我的兰州梦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选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高原往事
兰州琐记
迸射
高原往事
兰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原往事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