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 嘉兴 314016)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稻米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变化,对稻米的品质,尤其食味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多年的食味品尝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杭嘉湖及周边晚粳地区的消费者普遍认为现有水稻品种的稻米口感偏硬,对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晚粳稻米有很强烈的喜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嘉67是利用嘉66和秀水123杂交选育而来的一个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软糯、口感好、穗多粒重、高产稳产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晚粳稻区试,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6002),适宜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稻生产。
嘉67杂交亲本为:嘉66/秀水123。亲本嘉66为自主选育的高产、多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大穗型晚粳新品系。2011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晚粳稻区试,比对照秀水09增产8.3%。全生育期160.3 d,比对照长4.8 d。有效穗18.2万/667 m2,成穗率79.2%,株高106.7 cm,穗长16.4 cm,每穗总粒数135.5粒,实粒数124.0粒,结实率91.7%,千粒重26.1 g。
亲本秀水123由嘉兴市农科院选育、提供。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47.3 d,比对照常优1号短0.5 d。株高96.6 cm,穗长16.6 cm,有效穗18.9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35.2粒,结实率89.1%,千粒重26.9 g。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
嘉67于2009年8月嘉兴杂交配组(亲本嘉66、秀水123短日照处理),经海南、嘉兴两地一年多代世代促进,2011年嘉兴单晚定型。选育过程如下:2009年8月嘉兴:嘉66/秀水123;2009年9月底海南F1直播加代;2009年12月海南F2直播加代,选择200个单穗;2010年3月海南继续加代:F3穗行播同时进行稻瘟病人工接种诱发,汰感留抗,2010年6月上旬嘉兴:F4单季直播栽培,同时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筛选,汰感留抗;2010年10月海南:F5代世代促进,继续进行稻瘟病筛选,汰感留抗;2010年12月底海南:F6代继续加代提纯,并进行抗性筛选;2011年5月嘉兴:F7代选择优良单株30份进入测产圃,抗性、品质筛选、穗期高温鉴定、产量比较试验、择综合性状好的第67号品系定名嘉67;2011年12月海南繁原种;2012年嘉兴完成品比、各地比较试验;2013年参加浙江省的单季晚粳稻区试试验[3]。
2013年区试试验,平均产量为9.938 t/hm2,较对照秀水09增加12.0%,增产极显著,产量居本组试验第一位,产量增产点率为100%。
2014年续试,平均产量为9.456 t/hm2,较对照秀水09增加8.2%,增产极显著,产量居本组试验第7位,增产点率为85.7%。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9.696 t/hm2,比对照秀水09增产10.1%。
2015年进入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188 t/hm2,较对照增产10.4%。
2016年11月12日海宁市农经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双喜村省单季常规晚粳稻高产创建示范方的13.27 hm2嘉67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产量11.390 t/hm2。
2017年湖州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长兴县农粮油联合社建立的8.33 hm2嘉67示范方进行验收,平均产量10.026 t/hm2,在当年因受恶劣天气影响,全市水稻产量都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仍居全市单季常规晚粳稻高产前列。
浙江省2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60.0 d,比对照秀水09长3.9 d。
该品种苗期生长较快,叶色淡绿,叶片挺立,生长清秀,叶鞘包节,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性较好,成熟时老相好,谷粒转色好,成熟较一致,无二次熟现象,脱粒性适中。有效穗20.3万/667 m2,成穗率70.7%,株高94.1 cm,穗长15.4 cm,每穗总粒数134.9粒,实粒数121.3粒,结实率89.9%,千粒重25.2 g。
2013—2014年连续2年委托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为叶瘟0.9级,穗瘟4.0级,穗瘟损失率2.0%,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2.5;褐稻虱为8级;白叶枯病为2.7级。
2013—2014年分别在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完成米质检测,检测结果:直链淀粉含量8.5%,整精米率为74.3%,长宽比1.8∶1,垩白粒率为49.0%,垩白度11.9%,透明度为3级,胶稠度87 mm。
优点:软米,食味软糯、口感好、米饭晶莹剔透、食用品质佳;田间长势好、穗多粒重、熟相好、产量高;缺点:褐稻虱抗性有待提高,稻瘟病重发地区需加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