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7;2.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1],国际上把人均占有玉米数量作为衡量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选育并推广优良品种成为提高我国玉米单产的主要途径[3]。MC 817是2010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交系京72464作母本、自交系京2418作父本进行组配,经过2011年、2012年2年的多点鉴定筛选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由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化开发,经2014—2016年河北省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表现出丰产稳产能力强、高抗倒伏、籽粒脱水速度快、商品性好、适应性广泛等突出特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单粒点播和机械化收获。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玉20170007号),适宜在河北省唐山、廊坊市及其以南的夏播玉米区夏播种植[4],同年,通过陕西省引种备案(陕引种2017088),2018年又陆续通过河南省、安徽省、山西省引种备案[(豫)引种[2018]玉126、皖引玉2018067、(晋)引种[2018]第1号]。
MC 817株型紧凑,幼苗叶鞘紫色,长势强,株高276 cm,穗位107 cm。全株叶片数20片,生育期106 d左右。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雄穗分枝4~7个,花药淡紫色,花丝淡红色。果穗偏锥型,穗轴白色,穗长17.3 cm,穗行数16行左右,秃尖1.0 cm。籽粒黄色,硬粒型,千粒重355.8 g,出籽率86.7%。2年区域试验平均倒伏率4.0%,倒折率1.0%。生产试验平均倒伏率0.4%,倒折率0.2%。籽粒品质: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蛋白质9.11%、脂肪4.12%、淀粉73.57%、赖氨酸0.24%。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14年,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大斑病、茎腐病;2015年,中抗弯孢叶斑病,抗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4]。
2014年河北省夏播超密组区域试验,16个试点13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产量786.8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差异极显著,居区试P 2组1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5年河北省同组区域试验,17个试点15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产量728.9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差异极显著,居区试P 2组16个参试品种第6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7.9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2%。2016年河北省同组生产试验,13个试点12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产量655.1 kg/667 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居生试一组8个参试品种第5位[4]。
2016—2017年度在魏县野胡拐乡、院堡乡、棘针寨乡,馆陶县的柴堡镇、南徐村乡,大名县王村乡、孙甘店乡分别进行示范,每点示范0.67 hm2。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专家测产,7点2年平均产量688.5 kg/667 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5.1%。
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的平地等一般地块进行种植,满足排灌方便、耕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等要求,不能在贫瘠地块种植。
适宜种植在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及其以南的夏播玉米区[4],播期为6月中旬,力争在最佳播期内完成播种工作,一次播种保全苗。
MC 817耐密性较好,夏播密度为5 000株/667 m2左右。可根据实际地力水平和生产条件进行调整。
整地覆膜时施玉米专用复合肥(N∶P∶K=17∶17∶17)20 kg/667 m2、磷酸二铵15 kg/m2作底肥,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追施尿素(总氮≥46.4%)40 kg/667 m2。玉米抽雄开花散粉前,可酌情增施5 kg/667 m2玉米尿素(总氮≥46.4%)、5 kg/667 m2钾肥“攻粒肥”。
小喇叭口期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培土除草。
1) 苗期防治地老虎。一方面注意清洁田园,铲除地边、田埂和路边的杂草,实行秋耕冬灌、结合整地人工铲埂等;另一方面幼虫3龄前用2.5%敌百虫粉剂1.5~2.0 kg/667 m2加10 kg/667 m2加细土制成毒土,顺垄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125~175 kg制成毒土,撒施毒土20~25 kg/667 m2,可有效杀灭虫卵、幼虫和蛹。
2) 中后期注意防治红蜘蛛、玉米螟。a.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态;b.可在成、若螨始盛期,选用9.5%螨即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5%扫螨净乳油1 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剂2 500~3 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800~1 000倍液,或1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 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 000倍液,或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并注意交替使用。
适时晚收,在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后及时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