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华++李洪菊++杨芳++邓军波++陈艳++罗冬玉++吴吉平
摘要:2015年和2016年引进中棉所50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北港村麦后机采棉试验田进行高密度机械化直播、机械化采收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50生育期短,结铃集中,吐絮快而畅,对脱叶剂敏感,为荆门地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可选品种。
关键词:中棉所50;夏播;种植表现;荆门
中图分类号:S562. 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4-0032-02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4.009
0 引言
中棉所50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育种中间材料H109为母本与抗病优质品系中662杂交,育成选系中394。1998年对该品系施以生化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提高棉株体内的SOD、POD和CAT酶的活性,改良品系的早熟性和抗逆性,选育出955037-4。1999年该品系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病地种植,决选早熟抗病选系055394(命名为SGK中394)[1]。 2005年和2007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为开展麦(油)后棉一年两熟全程机械化试验,于2015年引进该品种在荆门市沙洋县马良镇北港村进行麦后机械直播、机械采收的高密度种植,通过连续两年种植,其表现较好。
1 中棉所50的种植表现
1.1 特征特性
植株塔形,株型紧凑,株高70~75 cm。在2002年国家和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中,生育期分别为104天和106天,早熟性居所有参试品种之首。第一果枝着生节位5.6~5.7节,叶色深绿,开花结铃集中,结铃性强,铃重5.0~5.3 g,衣分39.6%~40.5%,籽指10.2 g,吐絮畅,絮色洁白,易收摘[2]。
1.2 产量表现
2015年在荆门市马良镇北港村进行麦后机械直播、机械采收试验,以等行距76 cm种植,有效收获株数为52665株/hm2,生育期101天,株高70.9 cm,第一果枝着生高度13.4 cm,成铃数为10.6个/株,单铃重4.9 g,单株籽棉重51.94 g,衣分43.5%,籽棉产量2735.4 kg/hm2,实际机收产量2437.5 kg/hm2,折算机械损失率10.9%。2016年继续试验,行距为66 cm 和10 cm的宽窄行种植,有效收获株数144744株/hm2,生育期106天,株高53.3 cm,第一果枝着生高度21 cm,成铃数为7.2个/株,单铃重3.6 g,单株籽棉重25.92 g,衣分43.3%,籽棉产量3751.8 kg/hm2,实际机收产量3292.5 kg/hm2,折算机械损失率12.2%。
1.3 纤维品质
2002~2003年由黄河流域抗虫夏棉品种区试点供样,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进行ICC标准测试结果,纤维长度29.5㎜,比强度27.9 cN/tex,马克隆值4.4,反射率74.9%,黄度8.3,整齐度84.6%,纺纱均匀指数136[1]。荆门机采棉实测纤维长度29.0 mm,麦克隆值4.0。
1.4 抗病虫性
2015年6月1日机械直播后,于7月2日对立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病株率为5%,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调查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6年5月24日机械直播后,于6月8日对田间病虫害进行了防治,而后调查没有发现严重病害。
2 中棉所50在江汉平原棉区的机播机收的栽培要点
2.1 播期
5月20日~6月10日,适于小麦(或油菜)收获后,抢墒进行机械直播[3]。
2.2 密度
作为夏季直播棉,每公顷可以留苗12万~15万株[4]。
2.3 化控
该品种对化控敏感,苗期可以不化控[5]。从子叶节离地面20 cm开始每增加5叶用缩节胺喷施一次,共4次化控,用量分别为7.5、15、30、90 g/hm2。10月10日左右噴施乙烯利3.75 L/hm2 +噻苯隆0.9 L/hm2催熟脱叶。
2.4 施肥
两次施肥,底肥施45%(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均为15%)复合肥375 kg/hm2,盛蕾期追施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硼砂15 kg/hm2,追后机械中耕。
2.5 病虫防治
苗期,可喷施恶霉灵或噻菌铜等药剂防苗期病害;棉铃虫和红铃虫可以不防治,在虫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可以喷1~2次药防治,棉蚜、盲蝽象、棉蓟马、红蜘蛛等害虫,按防治标准及时防治。
3 小结
中棉所50生育期较短,株型适中,株高较矮,铃重适宜,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吐絮集中,对催熟脱叶剂敏感,在正常年份适于在荆门地区进行机械化栽培。
参考文献
[1] 喻树迅,范术丽,黄祯茂,等.中棉所50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棉花,2005(10):25-26.
[2]宁俊禄. 短季棉—中棉所50[J]. 乡村科技,2010(8):7.
[3]刘新稳,肖水平,朱德英,等.中棉所50在江西棉区夏播的适宜播期探讨[J].棉花科学,2015,37(4):43-46.
[4]冯邦杰,潘志金,马慧慧.种植密度对中棉所50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2014(1):52-53.
[5]王大光,努尔波拉提·达拉拜.中棉所5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学,201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