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河南省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文尧水产5000多亩的“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内,水产运输车辆在路边排成了队,鲜红肥美的龙虾刚出水就被前来选购虾苗的养殖户和外地客商抢购而空。
潢川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水产业是潢川的支柱产业,渔业发展在河南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发展稻虾共作有基础。“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这为我们走好具有潢川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方向: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持续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农村美起来、农业效益高起来。”潢川县县长兰恩民说,水域生态环境良好,小龙虾市场发展“钱”景巨大,特别是潢川有文尧水产、宝树水产两家龙头企业,先后取得了加工出口注册备案和自营进出口资质认证。
2016年年底以来,潢川县大力实施“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战略,采用“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广“种绿色稻,养生态虾”的稻虾共生模式,打造“稻乡虾”和“虾乡稻”两个品牌,促进农业优化升级,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还出台了发展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扶持奖励办法等,对于自养的贫困户,每亩给予4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于帮扶贫困户养殖的企业(合作社),每亩给予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各100元的补助;对于带动一名劳力到养殖基地、合作社务工,且年收入达到15000元的给予养殖基地、合作社3000元每名的一次性补助。
为解决“稻虾共作”的清塘、饲养、防病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潢川县建立了“虾稻共作”生产档案,实时掌握“虾稻共作”生产情况;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学习班,邀请省市水产专家讲课,将急需的技术传授给养殖户;水产部门牵头建立了一支小龙虾专业科技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虾稻共作”技术培训26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发放资料7000多份,现场技术指导5000多人次。
潢川县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利益驱动、科技拉动”等多措并举、立体推进,大大激发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种养热情,越来越多的“南归雁”回到家乡田里“捞金”,进入小龙虾产业化发展链条,大大加快了“稻虾工作”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目前,全县小龙虾养殖规模已由2016年的不足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文尧水产公司、华莱时代小龙虾专业合作社、金园家庭农场的小龙虾养殖规模均达1000亩以上,带动小龙虾养殖贫困户2103户;全县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名,已建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链条。
“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增优”的当地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富民产业,现在潢川县大地正在掀起稻虾共作产业发展高潮。“投入小、收益高,周期短、见效快,每亩投入两三千元,当年就可回收成本。”前来选购虾苗的潢川县黄寺岗镇白树村郑湾地村民组的61岁养殖户高继海眉飞色舞说:“在我们这一直流传着‘打工不如回家,回家就要养虾’的顺口溜,种稻养虾一年下来将比进城打工挣得还要多,真正做到了挣钱持家‘两不误’。”
潢川“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领跑河南省。目前,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省仅2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省有6个,两类示范区潢川均占半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评价:“潢川‘虾稻共作’的综合种养方式,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达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解决了‘谁来种地’又解决了‘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又确保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
对于未来虾稻产业发展,潢川县委书记赵亮充满信心:“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力争到2021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形成‘南有潜江、北有潢川、东有盱眙’的三角鼎立之势,成为继华英鸭、糯米粉之后的潢川县的又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