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杜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选择一些速食食品,在这样的状况下,速食食品迅速兴起,种类繁多。这些食品虽然食用方便,但毕竟不是自己做的,安全问题值得考虑。要想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就必须从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销售等多个方面都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监测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快速检测技术,并可以在此方面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检测技术的新兴食品检测技术。两者相比起来,快速检测技术有更大的优点。传统的检测技术不仅花费的时间长而且不能够对大量样品进行批处理,而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一般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专业性强且所需费用较高。当前主要有现场快检、实验室快检和在线快检几种形式。本文探讨的非食用物质快速检测主要涉及壬基酚、双酚类物质、次磷酸盐、硫氰酸钠等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检测,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检测难题。
我国近年来已经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颁布了一些法律与制度。在2008年就提出了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进行严查与严惩的策略,并且陆续颁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等文件[1]。次磷酸盐在食品中可起到品质改良和矿物质的营养强化作用,但其添加量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添加,且要注意钙、磷比以免发生钙磷不平衡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原料乳或奶粉中掺入硫氰酸钠可有效抑菌,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国家禁止在牛奶中人为添加硫氰酸钠。目前,针对次磷酸盐和硫氰酸钠检测相关的技术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壬基酚和双酚类物质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目前对于该类物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食包材料领域。这两类物质可以从食包材料转移到自然界中,因而存在一定的本底值。由于食品种类繁多,基质复杂,因而有必要建立高效的方法,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我国当前推出了快速检测箱等工具,对食品中吊白块的测定、牛奶中硫氰酸钠的检测以及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等相对简单的检测项目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对于色素、防腐剂、甜味剂以及悬浮剂等食品添加剂也在进一步根据其特性健全相关检测技术。
由于我国当前缺乏完整的检测体系方面的研究,因此,也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在快速检测方面的方法少、技术差,快速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完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非食用物质专业检测技术的进步与提高。
设备是检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存在,是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许多食品监测机构在设备方面投入力度较小,检测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和陈旧,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也阻碍了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进步。
有些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能力不够,在食品的检测中存在判断错误等现象,使得检测结果出现错误或失误。
上述已经提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想提高非食用物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与普及程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力度,形成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为技术水平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要严格规范检测的流程,得到精准的检测结果,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快速检测的技术水平。
食品检测机构要加大在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及时对设备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避免因为设备原因影响检测结果。不仅如此,还要在此基础上引进一些设备,提高装置的配置水平。最后,还要注意这些仪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的检测精准度。
在招聘检测人员的时候,要提高准入门槛,对其进行严格考察。对于已经入职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其专业能力以及素养。
人们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依靠严格的食品检测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更深的研究,并且推广普及。笔者相信,随着人们关注程度与政府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