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光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林业局 516001)
木荷(Schima superba)为常绿阔叶大乔木,属山茶科(Theaceae)木荷属(Schima)植物[1],是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也是我国南方各地区主要的生态造林树种及商品林树种之一,同时又是抗火性很强的防火树种,是国家的二级保护树种[2]。由于近年来人工造林工作中缺乏对木荷栽培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了解,导致大部分木荷人工林生长状况不良,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完全实现木荷的良种化造林。因此,必须提高对木荷生物特性、育苗以及栽培技术的认识,从而不断改善木荷的造林效果。
木荷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其适生土壤pH值理想范围为4.5~6.0,红壤、黄棕壤等酸性土壤均可栽植生长。另外,由于木荷具有深根性,耐瘠薄,在人为破坏较大的次生林地、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地均可较好地生长存活。
木荷适应性很强,在我国浙江、江西、四川、贵州及湖南等地均有分布[3]。其生长降水量要求为1200~2000mm,年均温度要求为16~22℃,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4℃以上的低温。
木荷较喜光,木荷在天然林分中多与樟科的樟、松科的马尾松等树种混生。
木荷的育苗成活率受不同基质配方的影响较大,一般采用腐熟谷壳25%、黑土65%、珍珠岩3%、樟木粉3%以及椰糠4%的基质,这样的基质配方可提高木荷育苗的成活率。其中黑土的作用是为幼苗提高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椰糠和珍珠岩的添加则是提高基质的持水量和降低基质的板结度,有利于木荷幼苗根的呼吸。樟木粉的添加有利于降低幼苗根部受到蛴螬等害虫的危害。
首先对木荷育苗种子的初步筛选应满足以下3个主要条件,即色泽均匀、无病虫害、颗粒饱满。其次,将满足初步筛选条件的种子放入装有细沙的袋中揉搓约10 min,造成种子表面略有损伤,目的是为了使种子在后期浸泡中充分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之后放进温水(约25℃)中浸泡6~10h。最后,将种子放在赤霉素35mg/L中浸泡约1h,可促进种子提前发芽,提高发芽效率,然后全部取出在阴凉处晾干。
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中旬~3月中旬。采用撒播或者条播,播种量控制在约6kg/667m2。播种后覆土以盖土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后加盖一层茅草,播种后约15d可见有部分顶芽露出,在傍晚或天阴时可逐步减少盖草量。
加强肥水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幼苗生长初期,注意保持苗圃地湿润。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并根据苗木的不同生长时期,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或化肥。幼苗期(4月中旬~6月底)以氮肥为主,少量多次;速生期(7月初~9月初)以氮、磷肥为主,约15d施1次;木质化期(9月中旬~10月底)以磷、钾肥为主,约20d施1次。
木荷用材林造林地宜选择海拔不超过800m、pH值小于7、土壤较肥沃的阳坡,栽植穴等高线排列为“品”字形,规格设置为40cm×40cm×30cm,株行距为1.6m×1.7m。
苗木栽植前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级绑扎,一般宜采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较发达的苗木进行造林。切忌晴天或干旱天气条件进行栽植,宜选择阴天进行。苗木轻放入土穴,填入少量表土,再逐步填入心土,提苗,并逐步踏实土层,土穴表面宜覆松土一层,使土穴表面略高于地面,这样可防止雨季积水。
造林工作结束后,要适时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扶苗、培土,同时要及时清理茎下部的徒长枝。一般在第1年、第2年的6月份和8月份各进行抚育1次,第3年在7月份进行抚育1次。
一般需沿山脊线、山顶、山脚或与其他林分连接来营造马尾松等易燃林地[4],按地形、地势以及小班面积预留防火林带。主林带宽15m,副林带宽10m。
木荷栽植在预留的防火林带内,具体的造林技术和木荷用材林造林技术相同。林地土层较肥沃的地块可稀植,土层较贫瘠的地块可适当密植,这样可提高郁闭度。
防火林带抚育管理可和用材林的抚育管理同期进行。
木荷是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和生态防火树种,对森林火灾的阻隔起较大的作用。本文对木荷生物学特性、育苗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今后木荷的科学造林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