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3)
目前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限。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生物学毕业论文的开展一般是由老师和学生在校内完成的,由于大部分课题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学生很少有真正面向生产实际的机会。而目前用人单位更青睐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就存在一定的矛盾。[4]
二是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目前我国生物学有关的专业有3个。由于学生人数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紧缺已成为众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生物工程专业有部分学生要做毕业论文,而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所有毕业生都必须做毕业论文。以河南大学生科院为例,3个专业需做毕业论文实验的学生人数超过150个。而目前在岗可以指导毕业论文的专业教师只有40人左右,即使在岗的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也只有30人左右,师生比比较小,有时,一个教师可能要指导10余名本科生的情况,且能够提供给毕业生从事研究的课题数量缺乏,另外,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验也需要课题经费的支持,而生物学实验尤其是目前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实验成本很高作为实验性学科,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提供一定的工作场地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当大量毕业生进入实验室时,目前现有的设备等硬件条件有时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存在着毕业学生多,而指导教师、经费和实验条件有限的矛盾[5]。
三是选题重复率高,难易不适度,工作量不适中,缺乏创新性[6],而在社会上,有很多企业,由于缺乏研发人员和研发条件,很多生产实践问题长期难以解决,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难以建立。基于此,我们提出校企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一方面可以从生产实践中选取题目,使学生有更多的从事实践应用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也可以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因此是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共赢之举,对于操作过程及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是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院根据实际,大量发动教师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鼓励教师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联合培养学生的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紧迫性。在实践过程我们也不断的探讨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新的途径,目前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校企结合模式:
一是学校主导型。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共同确定的一些应用探索性课题,由学生在校内完成,并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这些项目一般探索性强,主要依靠学校的实验条件来完成。
二是共同指导型。由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确定的一些应用课题,在企业里开展研究,由此完成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这些课题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共同指导,但主要依靠企业的相关条件开展研究。
三是企业主导型。完全由企业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自主确定的课题,由学校派出学生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这类课题由企业主导,学校教师起辅助把关作用。或者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确定应用性项目,选择毕业题目,由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完成,这些项目主要是由学校教师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派生出来的研究课题,学生在做这些课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企业得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课题可由企业提供一定的经费,解决本科生毕业论文经费不足的问题。
在企业进行毕业论文工作,可以同时把学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跟相关教学环节及毕业论文工作环节进行对接,在进行专业和毕业实习过程,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研究工作,这样做也是企业所欢迎的,在项目执行的过程,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学生有效研究时间难以确保。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由于企业生产性比较强,生产比较忙的时候,可能学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参与企业的生产工作,常会导致研究时间不够精中,难以保证研究的系统和深入。
二是企业对理论指导的欠缺。由于企业中相关指导老师虽然实践水平较高,但理论水平有限,所以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写作过程中,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三是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有的应用性比较强的研究项目,存在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有的时候会导致一些校企矛盾。
四是课题保密性问题。学生参与企业一些保密性强的研究项目时,由于学生的流动性问题,不能保证课题保密性,存在一些隐患。
五是生物学课题研究的特殊性。由于生物学研究对象本身的原因,生物学课题研究周期长,这也使得在与企业合作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往往要取得较好的成果,比较难。
六是校企联合指导脱节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上脱节的现象。
研究的创新点及推广应用情况:本研究工作改变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在学校进行的现状,研究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新模式,确定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校企联合指导的机制,并应用于本科生论文指导的实践,在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新建农学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条件,并为新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在与企业合作进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提出了延长生物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的建议,并在学院新的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在全院施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项目建立的机制,如果在其它专业得到推广,将会使更多学生受益。
[1]王义康.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初探[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1):31-35.
[2]王义康,王航平.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3):130-132.
[3]周智华,易平贵,于贤勇等.校企联合指导工科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87-89.
[4]陈浩,徐越,鲍道苏.世纪末的思考,跨世纪的功德——全国高教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1997,(12):13-17.
[5]孙洁.毕业论文写作与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
[6]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