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问题分析和对策初探

2018-01-18 09:48周艳华刘静琰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2期
关键词:顶岗毕业设计校企

周艳华,肖 薏,张 滨,刘静琰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检验依据,很多高职院校把毕业设计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分水岭[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逐步重视,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食品专业近5年的学生数量比前5年增长了85.6%。学生数量的激增使得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相对匮乏和校外实训基地不足,给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为更好地开展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现就毕业设计指导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系列对策,以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设计整体水平,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1 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问题分析

1.1 毕业设计指导前期

1.1.1 学生层面

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5+0.5”的模式,即在大三的12月—5月份让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学生从大三的11月底考完试到12月初进入实习岗位这段时间较短,而指导教师在学生离校前往往会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高职院校学生一般畏难情绪较重,因此在毕业设计之初,对毕业设计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毕业设计为何物,对指导教师布置的毕业设计任务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当教师在12月份要求学生填写选题任务时,有60%~70%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下笔。

1.1.2 教师层面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教学任务过重的问题,周课时普遍为16节以上。除了教学任务外,高校教师往往还得承担微课、信息化教学改革和设计工作、项目化教学改革工作,以及带学生参加食品行指委、国家农产品检测技能大赛等工作,有些教师还需要承担大量的科研工作,所以高职教师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在毕业设计指导之初,一般很难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做得过细、过精。

其次,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来看,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招生形势一片大好,为适应这种变化,各高职院校也着力引进了一批硕士、博士,这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往往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千差万别,而教师往往在某一领域研究得深入,而对另外一领域可能却很陌生,这种知识面过于狭窄的问题导致教师在指导某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时感到很吃力,很难给予学生最好的指导。

1.1.3 企业层面

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食品企业承担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很多的食品企业都没有承担起其相应的“育人”的职责,而是单纯地把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一线生产工人在使用,学生在简单机械性劳作中,所学知识少,而且极易产生“厌工”情绪。

1.2 毕业设计指导中期

1.2.1 学生层面

在毕业设计指导中期,学生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毕业设计进行选题,并撰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在经过毕业设计的前期“迷茫”之后,开始正视现实,为了能顺利拿到毕业证,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联系校内外的指导教师。但是在中期,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岗位中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这无疑就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花费在毕业设计中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大缩减,有些学生往往在下班后才有时间跟校内指导教师沟通毕业设计相关事宜,而且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思考不够充分,大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2 教师层面

在该阶段,学生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和初稿的撰写。教师在该阶段,需对学生提交的各种资料进行评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指导教师评阅的基础上继续修改,并形成毕业设计的二稿、三稿并最终形成定稿。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基本不在校,学生跟指导教师之间的联络不紧密;再加上学生顶岗实习所在单位各异,从事的顶岗实习岗位各异,这造成了指导教师很难及时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岗位进行合理选题和撰写指导,从而使后续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受到影响[2]。

1.2.3 企业层面

一般而言,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和思路源自顶岗实习岗位。但是,有部分顶岗实习单位出于数据的保密性或其他原因,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取的数据不能或不愿意提供给学生做毕业设计,使得毕业设计工作受阻。另外,有部分企业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给学生安排的都是与食品专业关联度不高的岗位,或者是简单重复的流水线岗位,这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导致学生无法正常毕业。

1.3 毕业设计指导后期

1.3.1 学生层面

学生在该阶段主要是进行毕业设计的答辩工作。毕业答辩要求学生能阐述毕业设计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结论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答辩小组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答辩前,往往对答辩表现出焦虑和迷茫的状态,并通过不断地咨询指导教师来排解心中的疑惑。有些学生可能还存在由于平时上讲台的机会少,制作PPT的机会少,无法完成答辩工作。

1.3.2 教师层面

毕业设计指导后期,往往是接近一学期的期末,这时候指导教师往往还面临各种教学事务,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需要面临出试卷、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提交工作总结等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布置毕业生毕业答辩事务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也导致了毕业答辩工作往往有点形式化,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等问题。

1.3.3 企业层面

企业在该阶段,往往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企业对学生要重返校园答辩往往表现出“不放心”。因此,企业准许学生返校的时间往往较短。学生返校后,除了毕业设计的事外,还要办理各种离校手续,再加上对这些事都不熟悉,所以往往会耗去大量的时间精力,从而导致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不够,影响毕业设计质量[3]。

2 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对策初探

2.1 合理规划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协同为学生构建和实施毕业设计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毕业设计”课程,开设“企业精英论坛”邀请企业精英来校讲座;增加“顶岗实习宣传活动周”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及领导讲授“职业规划及企业推介”等,以加强校方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同时,企业要规划和制定学生在企业培训和实习实践的项目、内容、要求和目标等。

2.2 全程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建立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联系的归档记录制度,并在顶岗实习手册中设立毕业设计指导记录等表格,要求师生共同填好,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以督促师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加强联系和交流。要求学生按照顶岗实习手册,定时填写顶岗实习日志,并定期及时将实习日志发给指导教师。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通过电话、QQ、微信、世界大学城等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尽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以便对毕业设计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具体指导。

2.3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有效管理

严密的组织管理是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指导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本就过重,再加上毕业设计中各种繁琐的表格,指导教师往往不堪重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繁冗的表格等工作,减轻指导教师过重的额外工作量显得尤为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有效管理,首先在毕业设计指导前期,对指导教师进行合理搭配,将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有机结合,并对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制定可行性高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毕业设计各阶段,通过监督机制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没有达到要求的指导教师给予警告处分,对没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扣分甚至推迟毕业处理。在毕业设计完成后,按照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酬金。对毕业设计未达到要求者坚决不予毕业,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4 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针对企业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以达到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达到双赢的局面。总的原则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让食品企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高职院校就应与企业合作,共同商讨课程体系;派遣食品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学院教师到企业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增强企业竞争力,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在毕业设计阶段,校企合作,建立双导师制度,实现高职院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联合指导;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杜绝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机械式的流水线工作;建立激励机制,让校外指导教师也能享受到带毕业设计应享有的酬劳。

3 结语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推进和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校企双师”有效的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提高现代学徒制的下的毕业设计整体质量。

[1]肖轶,徐呈艺,周开俊.毕业设计中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J].中国电力教育,2014(6):139-140.

[2]郝姗.高职院校园艺类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245-246.

[3]陈红梅,张滨,黄小波.高职顶岗实习“课岗深度融合”课程开发与示范 [J].农产品加工,2017(9):79-83.◇

猜你喜欢
顶岗毕业设计校企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探究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