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8-01-18 09:12徐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优质脑梗死满意度

徐静

脑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智力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 严重者可产生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情况,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 本院抽取收治的部分脑梗死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男24例, 女21例;年龄45~82岁 , 平均年龄 (64.2±6.5)岁 ;病程 0.8~14.0年 , 平均病程(7.6±2.9)年。观察组男22例, 女23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4.5±6.6)岁;病程1.0~15.0年, 平均病程(7.9±2.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注意保持病房卫生,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主动耐心地为患者讲解脑梗死疾病基本知识, 如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措施、护理要点等,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 更好地与护理人员配合;对于患者在疾病方面的疑问, 需给予及时准确的解释说明。帮助患者在深入了解自身病情的基础上参与护理干预。

1.2.2 心理干预 脑梗死疾病病程长、恢复慢, 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焦躁不安、悲观失望的心态, 使得患者对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展开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疏导干预措施,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鼓励患者耐心表达个人想法, 给予关怀与鼓励,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多饮水,多摄取新鲜果蔬, 防止便秘情况的出现, 严格控制糖分、盐分和油腻生冷刺激类食物的摄入;鼓励患者夜间尽早入睡,养成“早睡早起”的睡眠习惯, 提高睡眠质量;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提高患者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神经损伤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参照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判定护理满意度, 满分100分, 非常满意 :80~100分 , 基本满意 :60~80分 , 不满意 :0~59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神经损伤情况参照NIHSS评分进行判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状态分别参照Barthel指数、SAS和SDS评分进行判定[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33.3%),基本满意21例(46.7%), 不满意9例(20.0%), 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非常满意19例(42.2%), 基本满意24例(53.3%),不满意2例(4.4%), 护理满意度为95.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 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9.8±1.2)、(54.0±1.8)分, 与观察组的(9.5±0.9)、(53.8±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2、0.620, P>0.05)。护理后, 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6.4±0.6)、(84.5±3.9)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 (8.0±1.4)、(70.6±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47、19.422, 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 对照组SAS评分为(70.8±1.5)分、SDS评分为(71.6±1.2)分, 与观察组的(71.2±1.8)、(72.0±1.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5、1.455, P>0.05)。护理后, 观察组SAS评分为(47.2±1.8)分、SDS评分为(46.1±2.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6.8±1.5)、(57.6±1.5)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85、29.893, P<0.05)。

3 讨论

脑梗死指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血栓、腔隙性梗死、脑栓塞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风心病的存在可明显增加患者发病率, 该疾病以50岁以上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 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 复发时间不定, 可在数周内发生, 也可在数年后出现[2]。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类型是导致脑梗死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脑梗死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多在发病数秒或数分钟之间发展至最高峰, 患者可能存在短暂性脑缺血病史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 同时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此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时, 也要注重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是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前提下, 贯彻落实护理责任制, 提高护理内容专业性和护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思想观念和护理措施上, 始终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围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工作,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地护理服务[3]。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既要使患者保持躯体上的舒适状态, 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 也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 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获得家属和社会的支持, 保证患者安全, 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4,5]。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需要护理人员从生理、心理、饮食用药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护理干预规划,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拉进护患双方的距离, 既使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也有利于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服务, 进而自觉自愿参与护理环节中, 提高护理效果。此外, 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 还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节省医疗费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 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 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NIHSS评分和 Barthel指数分别为 (6.4±0.6)、(84.5±3.9)分 , 均优于对照组的(8.0±1.4)、(70.6±2.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47、19.422, P<0.05)。护理后, 观察组SAS评分为(47.2±1.8)分、SDS评分为(46.1±2.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56.8±1.5)、(57.6±1.5)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7.485、29.893, P<0.05)。表明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死疾病中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 给予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干预, 既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又可调整负面情绪, 同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质脑梗死满意度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