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18 09:12张向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嗳气炎症性反酸

张向阳

炎症性肠病是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高、危害大, 与营养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贫血、免疫疾病关系密切, 可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1]。肠炎的发生、进展、复发往往与肠道微生态环境紊乱互为因果, 会损伤肠道黏膜屏障, 从而引起腹泻等症状, 理论上采用益生菌可使患者获益。但也有研究认为益生菌不合理应用率较高, 同时部分患者反映自身的用药后容易出现不耐受。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120例, 探究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诊断为肠炎,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小肠炎;③近4周未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不能与益生菌药物联合应用的药物;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其他重大疾病, 如脑卒中、慢性胰腺炎、腹腔感染;③腹泻急性期;④严重的并发症, 如消化道出血、脱水。采用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退出标准:①误漏诊;②住院治疗;③其他重大疾病。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9.6±8.5)岁, 平均病程(3.5±1.4)d;症状表现:反复发作便秘、腹泻52例, 腹胀16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0.1±8.2)岁, 平均病程(3.4±1.2)d;症状表现:反复发作便秘、腹泻50例, 腹胀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 1 g/次, 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 2~3次/d, 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服用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过去1周腹胀、腹泻、便秘、嗳气/反酸情况。两组对象治疗前后, 采用油镜检查, 计算5 个视野内细菌总数, 参照《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进行菌群类型、计数判断, 分析菌群紊乱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腹胀、腹泻、便秘、嗳气/反酸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退出2例, 对照组退出4例。观察组治疗前腹胀、腹泻、便秘、嗳气/反酸症状评分分别为(4.4±1.1)、(5.3±1.3)、(4.7±1.2)、(2.2±0.6)分 , 治疗后分别为 (1.2±1.0)、(1.0±0.8)、(1.3±0.5)、(1.1±0.6)分;对照组治疗前腹胀、腹泻、便秘、嗳气/反酸症状评分分别为(4.5±1.2)、(5.1±1.1)、(4.9±1.2)、(2.1±0.5)分 , 治疗后分别为 (1.8±0.9)、(1.6±0.7)、(2.1±1.1)、(1.4±0.8)分。治疗前, 两组腹胀、腹泻、便秘、嗳气/反酸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腹胀、腹泻、便秘、嗳气/反酸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紊乱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0.34%(6/58)、26.79%(15/56), 低于治疗前的 55.2%(32/58)、57.1%(32/56), 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微生态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 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功能性腹泻、便秘、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 都可以增进疗效[2-5]。本次研究也证实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可以增进疗效。治疗后, 观察组腹胀、腹泻、便秘评分分别为(1.2±1.0)、(1.0±0.8)、(1.3±0.5)分 , 均低于对照组的 (1.8±0.9)、(1.6±0.7)、(2.1±1.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偶尔发生、无明显的自觉感受, 绝大多数不注意无法感受, 患者明显从中获益。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较复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益生菌可以补充肠道益生菌的含量, 使益生菌产生数量优势, 发挥生物学作用, 研究中治疗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0.34%(6/58)、26.79%(15/56), 低于治疗前55.2%(32/58)、57.1%(32/56),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从侧面证实, 在治疗前肠炎普遍有肠道菌群紊乱, 菌群紊乱与肠炎互为因果。②通过抑制肠道菌群紊乱, 从而发挥益生菌的生物学作用, 病原菌不利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持。如有报道显示大肠杆菌可降低上皮细胞间E-钙粘蛋白和ZO-1表达, 降低细胞间粘结力, 破坏上皮屏障的完整性, 菌群紊乱会影响倡导免疫环境, 导致免疫球蛋白A(IgA)双体和组配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能力下降, 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减少, 增加细胞、毒素的易位。长期肠道菌群紊乱, 会出现毒素累积, 引起肠道黏膜酸中毒、三磷酸腺苷(ATP)消耗增加, 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引起肠道黏膜层损失、肌层萎缩, 造成运动性肠道功能紊乱。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变相关肠道上皮间连接蛋白受损、肠腔内毒素入血, 会引起免疫应答, 增加细胞凋亡, 削弱肠黏膜屏障功能[6]。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可供选择的微生态制剂较多, 许多患者常将该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 削弱微生态制剂的疗效[7-9]。

综上所述, 在使用益生菌治疗肠炎时, 需要做好防寒保暖, 避免因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从而影响微生态制剂的疗效。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因素较多, 微量元素缺失特别是锌缺乏, 是常见病因, 需要积极寻找病因, 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嗳气炎症性反酸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