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腰椎骨折指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的腰椎间因外力作用引发的骨结构损伤, 其中以脊柱骨折和脱位为主, 少数患者还伴有脊髓、圆锥及马尾损伤, 不仅会影响内脏解剖和生理变化,同时还有截瘫及死亡风险, 常规X线检查简便易行虽可较快判断骨折状况但在骨折端检测中尚有不足, 16排螺旋CT作为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全身通用型CT检查设备不仅成像清晰、检查迅速, 其三维重建技术可多角度直视病灶及患肢, 精准度高、误差小, 可帮助医者准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的骨折范围及分型, 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1]。本文旨在分析腰椎骨折采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和X线检查。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6例, 女42例;年龄21~74岁, 平均年龄(56.42±3.54)岁;致伤原因:车祸37例、高处坠落19例、砸伤15例、其他7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骨与关节损伤》[2]腰椎骨折诊断标准;意识清醒;中途未退出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交流障碍、不良入院记录者。
1.3 研究方法 本次参选对象均选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和X线检查进行诊断, 均由同一医疗团队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所有检测结果均一式两份, 以保证检查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事先告知患者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由护士指导其进行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终止检测。
1.3.1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 本院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检测仪, 护士辅助患者取仰卧位, 从腰骶1柱体下缘至胸部12椎体上缘进行扫描。调整设备参数:电压120 kV、电流300 mA、层厚3 mm、螺距3 mm、重建间隔0.5 mm。在骨折端处可行多次扫描, 保证扫描平面垂直于椎体, 应用三维重建技术, 多角度观察腰椎损伤情况, 由2名医生共同阅片, 分析骨折分型及影像学特点。
1.3.2 X线检查 本院选用美国通用扫描公司生产的X光扫描仪, 组织患者于同天接受X线检查, 患者取平卧位, 注意X线防护, 可选用遮光器控制透视野, 选择适宜曝光距离及适宜曝光条件, 摄取腰椎正侧位和双斜位片。
1.4 观察指标 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腰椎骨折检出率, 并观察骨折分型及影像学特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方法的骨折检出率比较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骨折检出率为100.00%(78/78), 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91.03%(71/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329, P=0.007<0.05)。
2.2 骨折分型及影像学特点 78例腰椎骨折患者选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 以Denis脊椎骨折分类法分为骨折脱位14例(17.95%)、粉碎性骨折38例(48.72%)、压缩性骨折26例(33.33%), 骨折脱位者CT检查可见椎管变窄、椎体脱位或关节骨折, 伴有横突、椎弓根和小关节脱位;粉碎性骨折检查可见椎体后壁和三柱体受损;压缩性骨折见椎体前缘不规则楔形改变, 多呈扁平状, 见椎体下部矢状骨折线, 骨折线可累及前(中)线。
腰椎椎体较大, 棘突板状水平延伸至后方, 濒临棘突间间隙较宽, 可用于腰椎穿刺, 关节突关节呈矢状位, 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 常因外力作用(车祸、高处坠落、砸伤)诱发骨折问题, 需要及时就诊医治, 以规避并发症(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泄露), 快速恢复健康身心, 以减少骨折部位对内脏及生理变化的影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手术操作愈发完善, 医者可通过有创医疗帮助患者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问题, 以恢复腰椎功能, 但术前患处诊断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医者在怀疑患者受困于腰椎骨折时多推荐行X线检查以观察脊柱顺列、侧凸及棘突问题, 为减少误诊与漏诊问题, 全方位检查受损腰椎, 医者多取正位和侧位平片, 以全面把控受损腰椎, 便于医者根据影片制定手术方案, 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医者发现X线检查其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尤其在骨折端检查中仍有许多不足, 虽能正确评估骨性椎管情况、脊柱损伤全貌, 科学观察椎体高度变扁、横径变宽、棘突间距增宽及椎体三线不连续问题, 但易漏诊隐匿性骨折、微小骨折、无法区分单纯性压缩骨折与爆裂性骨折, 同时不易观察粉碎性骨折移位问题, 影响后续治疗。螺旋CT作为传统CT技术的延伸, 融入滑环技术, 将X射线管、探测器滑动电刷及金属环导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快速无间断的行容积扫描, 当前被广泛应用于颅脑、胸部、腹部、五官、脊椎、脊髓、四肢等检测中, 任意回顾性重建, 无层间隔大小及重建次数的限制, 不仅能节省造影剂,快速完成整个器官或部位的容积扫描还可提供多方位三维重建影像, 节省造影剂用量, 将其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可清晰再现骨性椎管和椎管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三维重建技术还能显示椎管序列, 观察关节突脱位情况及椎体骨折压缩程度, 评估突入椎管骨折碎片及骨折范围, 可多角度多方位评定骨折结构及椎体损伤情况, 具有极高诊断价值。本文旨在分析腰椎骨折采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价值, 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发现,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骨折检出率为100.00%(78/78), 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91.03%(71/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29, P=0.007<0.05);证实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准确率较高,本次结果与杨天凤[3]《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结果相符, 该学者不仅在研究中指出患者骨折分型, 同时还鉴别出单节腰椎骨折、双节腰椎骨折及三节腰椎骨折患者, 利于医者根据骨折分型、患者临床症状、耐受性设计治疗方案, 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生活在为民众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给其人身安全带来诸多困扰, 加之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 城镇化步伐加快,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交通事故及工业事故随之增多, 就骨科创伤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 近几年我国国民骨折发生率呈递增趋势, 腰椎骨折作为常见骨折类型多因车祸或高处坠落所致,青壮年及老年民众是其高发群体, 年老患者多受困于骨质疏松症影响诊断及后期治疗, 科学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询问患者或陪同民众致伤原因, 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准确评估骨折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 检查前应事先告知患者检查注意事项, 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以保证检查的科学性, 规避不良事件, 提高诊断准确率[4-9]。科学把控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快速无间断扫描检查骨折部位, 直观清晰再现CT图像, 结合影像学特点评估骨质结构, 可为医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此外, 有医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快速扫描不仅能缩短检查时间,提供工作效率, 还可减少运动伪影, 任意重建能减少漏诊问题, 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之, 腰椎骨折采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准确性高, 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