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坦,许馨予,邓德强,肖艳,周江,梁伟娟,许雷鸣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许公平主任医师(下文中简称许师)是第四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民族医名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许公平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各种外感、内伤疾病及疑难杂症,对在西北地区高发的咳嗽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简撷其辨治该病的要旨大义,与同道共享。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伴咳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陈修园说:“咳不止乎肺而亦不离肺。”许师认为,咳嗽一证,虽非大病,但治不得法则缠绵难愈。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而致咳,因此治疗咳嗽,首当治肺。许师治疗咳嗽常用三种方法:宣肺化痰、解毒除湿、清热平喘。常常二三种方法同用,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咳嗽,大凡经过此三法治疗,可基本治愈。由此总结出一个基本方宣肺化痰解毒汤加减化裁、相互组合,共有5味主药:炙麻黄6~10 g,苦杏仁6~10 g,甘草6 g,鱼腥草10~30 g,冬瓜子10~30 g,以宣肺止咳,解毒祛痰,为治疗咳嗽必用方。现介绍各类治咳嗽经验如下:
许师认为,所有咳嗽之中以外感咳嗽最为常见。因肺为华盖,其脏娇嫩,外与皮毛相合,内与五脏相关。六淫之邪,自皮毛而入,皮毛受邪,内应于肺,外邪客于肺中,肺气失宣即发咳嗽。每见鼻塞流涕,咽痒欲咳,咳而不畅,咳甚胸痛,痰稠粘附,咳咯不爽,邪毒郁结肺中,阻塞肺气宣通。治疗当先宣肺,肺气宣通,方可驱邪外达。
发热重于恶寒,鼻干痰多,口干咽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用宣肺化痰解毒汤加金银花10 g,连翘10 g,淡竹叶6 g,芦根30 g。
恶寒重于发热,鼻塞声重,清涕痰多,形寒头痛,骨节酸楚,舌苔薄白,脉稍紧,治用宣肺化痰解毒汤加荆芥10 g,防风10 g,羌活10 g,白前10 g,桔梗9 g。
发热恶寒均重,咽峡部充血,四肢骨节剧痛,治用宣肺化痰解毒汤加紫花地丁10 g,板蓝根10 g,穿心莲10 g,金银花15 g,蒲公英30 g。
除了咳嗽之外,还有邪热壅肺之证,身热面赤气粗,治用宣肺化痰解毒汤加知母10 g,石膏30 g,芦根30 g,瓜蒌10 g,桑白皮30 g,薏苡仁30 g。
此类咳嗽为内伤咳嗽之最常见,许师认为,痰与咳嗽互为因果,咳嗽每多有痰,痰阻遏肺气又可加重咳嗽,痰郁久于肺则易于化热,故其治咳,非常重视清肺化痰。许师的经验方为:炙麻黄6~10 g,苦杏仁6~10 g,甘草6 g,鱼腥草30 g,冬瓜子30 g,款冬花10 g,桑白皮30 g,枇杷叶9 g,白前10 g,桔梗6 g。如兼有大便干结者,加通腑泻浊之莱菔子、大黄、瓜蒌仁等。
许师认为,对痰饮宿疾、咳痰白腻者,立主温药和之,常用宣肺化痰解毒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许师的经验方为:炙麻黄6~10 g,苦杏仁6~10 g,甘草6 g,鱼腥草10 g,冬瓜子10 g,紫苏子10 g,白芥子9 g,莱菔子15~30 g,款冬花10 g,紫菀10 g,化橘红6 g。
许师认为,咳嗽若迁延不愈,病程较长者,多兼气喘,此时在宣肺开闭方中加用虫类药物搜剔络脉可获得较好效果,虫类药在治疗方面也起到了祛风解痉止咳、祛痰逐瘀通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通过缓解支气管痉挛、抗过敏、扩张支气管、抗凝、抗血栓、促纤溶、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等作用,以解除气道挛急,通利气道,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1]常用宣肺化痰解毒汤汤合地龙白果细辛汤加味。许师的经验方为:炙麻黄6~10 g,苦杏仁6~10 g,甘草6 g,鱼腥草10~30 g,冬瓜子10~30 g,地龙9 g,白果9 g,细辛2 g,款冬花10 g,枇杷叶9 g,白前10 g,桔梗6 g。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指胃酸及其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2]。GERC,又称为反流性咳嗽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研究表明国外GERC占慢性咳嗽病比例高达10%~40%;而我国GERC约占慢性咳嗽患者的4.6%~20.3%[3-4]。《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其虽不言治而治法已寓其中。且有《灵枢·经脉》曰:“手太阴肺经……还循胃口,上隔属肺。”许师认为,此类咳嗽是先有胃肠疾患,后生咳嗽,所谓诸脏先伤,胃失通降,脾胃气滞,母病及子则肺气不降,气逆而咳嗽作矣。故治疗上,当以止咳为标,疏肝和胃降逆为本;肝胃气机调畅则肺气降,肺气降而咳嗽自止,即所谓降肝胃而寓宁肺。经验处方:煅瓦楞(先煎)30 g,代赭石(先煎)30 g,海螵蛸10 g,旋覆花10 g(包煎),木香10 g,陈皮10 g,杏仁10 g,苏子10 g,白芥子10 g,莱菔子30 g,枇杷叶10 g,甘草6 g,木蝴蝶6 g。方选煅瓦楞、海螵蛸和胃止酸,旋覆花、代赭石重镇降逆,枇杷叶和胃下气,杏仁、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宣降肺气而化痰,木香、陈皮合之通行脾胃之滞气,木蝴蝶疏肝和胃还能清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合之,共奏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之功[5]。
喉源性咳嗽,是由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教授基于“喉为肺系”的理论首创的病名[6],是指急慢性咽喉炎及变应性咽喉炎引起的咳嗽,临床多表现为咽喉烦痒则咳,痒息咳止,常伴有咽干、咽痛或者声音嘶哑,无痰或少痰、痰质黏稠[7]。喉源性咳嗽发病多与受凉、感冒、劳累、过敏体质有关[8]。每遇风、冷燥空气、油烟、粉尘、异味气体等刺激、或饮食辛辣而诱发或加重[9]。许师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以宣发肃降为顺。咽喉者,呼吸之门户,肺之关口。外邪侵袭人体,除由皮毛而入外,也从口鼻咽喉而入,引起咽喉发干发痒,红肿作痛,令气道受阻,肺气壅遏不宣,失其清肃而咳。风热燥邪或风寒化热犯喉,或久咳不止,易伤津液,故喉源性咳嗽多表现为燥邪伤津的证候。检查常见咽部充血,粘膜干燥少津,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针对此病的治疗,许师抓住“清”“宣”“润”三字诀,其经验方为:木蝴蝶9 g,西青果6 g,胖大海6 g,金银花30 g,芦根30 g,鱼腥草10 g,桑白皮10 g,炙麻黄9 g,苦杏仁9 g,甘草6 g,款冬花10 g,冬瓜子30 g。其中“清”指的是清热、清宣、清利咽喉之意,常用木蝴蝶、西青果、金银花、鱼腥草、芦根、桑白皮等。“宣”指的是宣解、宣散、宣发病邪、宣肺之意,常用三拗汤,肺气得宣则咳嗽止。“润”指的是润燥、润喉、润肺之意,常用款冬花、冬瓜子润肺降气、消痰止咳,用胖大海润肺利咽。
宣肺化痰解毒汤由三拗汤加鱼腥草、冬瓜子两味中药而成。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麻黄、苦杏仁、甘草组成。麻黄性温,蜜炙后即可减少温燥之性,而不影响其开肺祛风之效,为外邪束肺者所必需品,许师主张用炙麻黄,无论寒邪、热邪均可使用,不必顾忌。值得注意的是麻黄用量不宜大,一般常用剂量为6~9 g,最大剂量为10 g,体弱者、老人和幼儿用量为6 g。以免用量过大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失眠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麻黄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等。有解热发汗、平喘镇咳、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10]。苦杏仁降气行痰,专治上气咳逆。甘草不炙,乃取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降气祛痰。临床上常常碰见一些数月咳嗽不愈之患者,此多是因为过早服用了西药抗生素之故。抗生素性属寒凉,阻遏肺气的宣通,使邪气内伏,不能外达[11]。纵然暂时咳嗽症状减轻,也会反复,终不能彻底治愈,主要原因是闭门过早,邪未驱走。更不能认为久咳属虚,而妄投补益之剂。理应先开门而后驱邪,即先用麻黄开门宣肺气,才能因势利导,则咳嗽可除。鱼腥草与冬瓜子均有物美价廉、药食同源等优点,为许师治疗咳嗽喜用之品。鱼腥草味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能,主要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等,现代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12]。冬瓜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痰、排脓利湿之功效[13]。其药理作用有抗氧化、抗炎、镇痛等活性[14]。许师认为,二药虽性微寒,但也味辛、甘,药食两用,所以不会阻遏肺气的宣通,临床可以大胆使用。
肺乃清肃之脏,其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或因外感,或因内伤,皆可影响肺之宣肃,致令津气不能敷布,聚而为痰,痰气久聚不消,郁久则易于化热;或外感“寒毒”入侵肺卫,入里化热,痰阻则气道不畅,热盛则肺金受灼,肺气不清则逆而上冲,咳嗽作矣。其根源在“痰”“热”“湿毒”,故清热、化痰与除湿解毒为治疗的关键。苇茎汤本为《千金方》治肺痈名方,为痰热毒瘀壅积于肺而设,但与此咳嗽病机大体一致,均有痰热内蕴,故治疗此型咳嗽最为适宜。方中以苇茎(现用芦根)清肺泄热、解毒化痰;冬瓜子祛痰排脓;薏苡仁清热利湿,三药合用化痰热、祛湿毒;许师治疗咳嗽时常用苇茎汤去桃仁,加瓜蒌以宽胸理气祛痰。遇热毒证重者,再加入鱼腥草30 g,金银花15 g加强清热解毒力度,更增疗效。 然《金匮要略》有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许师同意这个观点,治疗咳嗽见有白腻痰者,常取《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方中三子均有行气祛痰之功,其中白芥子温肺利气、畅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平喘,莱菔子顺气开郁、消食导滞、通腑气、使气行则痰行。正如刘河间言:“治咳者化痰为先,化痰者下气为上”,气机调畅,痰气得降,则咳嗽自止。
吴某,女,55岁,退休。
初诊(2017年12月5日):咳嗽、喘促反复发作3个月。患者3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咳嗽、气喘、咳痰,夜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查体:咽红,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胸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咳嗽,证型: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治疗: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方选地龙白果细辛汤合宣肺化痰解毒汤加味。
处方:地龙9 g,白果9 g,细辛2 g,炙麻黄10 g,苦杏仁10 g,甘草6 g,鱼腥草10 g,冬瓜子30 g,款冬花10 g,枇杷叶9 g,白前10 g,桔梗6 g。7剂。
二诊(12月12日):服药后咳喘大减,痰量减少,咽不红,舌体微胖,苔薄黄腻,脉濡滑。原方冬瓜子减量至10 g,加薏苡仁30 g。7剂。
三诊(12月19日):患者咳喘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胸闷,夜寐欠安,上方加丹参10 g,继续服用 7剂而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咳喘病程较长,属于内伤喘息性咳嗽,其病机是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所致,治疗当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方用地龙白果细辛汤合宣肺化痰解毒汤加味。方中地龙下行利水、活血通络、解痉止喘,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成分有免疫调节、降压平喘、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5]。细辛辛温,芳香走窜,能宣通肺窍、解外束之邪、制地龙之寒,与地龙相伍,意在一宣一降、一温一寒,相得益彰。细辛与三拗汤之麻黄均偏宣肺开闭,故加性涩之白果,既能增强平喘,还敛肺降气,防止麻、辛发散太过而耗伤肺气,意在一宣一降,一开一合。冬瓜子清肺化痰,鱼腥草尤能清肺泄热解毒,二者为许师治疗咳嗽必配之味。白前、款冬花、枇杷叶、苦杏仁主降,肃肺下气化痰,桔梗主升,开肺气,意在引经,载药上行,以达华盖之灶,力有专攻。诸药合用,解痉通窍,降气化痰,平喘止咳,使痰消挛解,肺气得以宣降,咳喘自平。 二诊考虑痰量明显减少,冬瓜子减量至10 g,患者苔薄黄腻,提示内有湿热,故加淡渗之品生薏苡仁以清热利湿,使清热不碍脾,利湿不伤阴。 三诊考虑本患偶有胸闷症状,虽血瘀不突出,但肺朝百脉,肺气失于宣肃,则血脉不畅,且痰热可致瘀,故活血化瘀必不可少,加丹参既活血化瘀又能安神,又有地龙通络止痉,使肺之络脉疏通,咳喘得以缓解。不难看出,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一直应用鱼腥草、冬瓜子、枇杷叶、款冬花等药以清肺化痰解毒,而未投扶正补益之剂,“痰”“热”“湿”“毒”等邪气祛除,则正气自可恢复,咳嗽自愈。
咳嗽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呼吸道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咳嗽的患者有增无减。咳嗽病因不一,外感六淫之邪或内因脏腑不调,皆可影响于肺而发生咳嗽[16]。许师认为治疗咳嗽既离不开治肺,亦离不开治痰。治肺即宣降肺气、驱邪外出;治痰即是清除“痰”“热”“湿”“毒”等病理产物,而且临床上总是热痰多于寒痰,即使感受风寒之邪诱发,但很快就会郁肺化热,因此认为不必过于拘泥分型辨治,可大胆投以清肺化痰药如冬瓜子,清热解毒类药如鱼腥草,二者均有抗炎作用,从而达到较快控制病情、缩短疗程的目的,这就属于中西医结合特有的辨病用药,体现了许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总之,许师治咳力主治肺驱邪,以宣肺化痰、解毒除湿、清热平喘为主,即使遇有寒痰、湿痰的咳嗽患者是用温化寒痰剂三子养亲汤和之,遇有久咳之人亦是驱邪兼以治络为主,而少用人参、黄芪等补益之剂。“痰”“热”“湿”“毒”等邪祛除,则正气可复,与“邪祛正自安”的观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