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柳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河北昌黎066600)
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完全的反映人类所需的被评价对象的某些指标逐渐成为可能。运用这些评价体系,部分企业实现了对经营情况的有效规划。同时,随着这些评价体系的不断发展,也使其实现了行业外延,其他领域人员将这些评价体系引入自身领域以实现对本领域某些体系的有效评估,并已取得突出成果,而这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评价方法就是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原本用于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及收入支出平衡性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各个学科间的互相交融,这一评价理论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政府行政、教育、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所需评价内容的量化项目,对这些指标的获取应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尽可能保证指标采集方法的合理、计算的周密。而绩效评价标准这一内容则是通过将评价指标的数值范围划分为几个等级,每个等级能够定性化反映该评价指标所需反映的内容,使绩效评价完成由抽象化向具象化的转变。
2.1.1 空气质量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对其进行衡量通常采用“大气质量指数”进行,这一指数通过对区域内各种空气污染物质处理为统一标准下的对比性指标,再通过适当的运算即可得出一个无单位的指数,即为“大气质量指数”。自然保护区大气质量标准评定主要依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1.2 水源质量在绩效评价中评价水源质量通常参照的标准是国家标准,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其评价水体的指标包括气味、颜色、pH值、水面漂浮物质、水体含氧量、水质硬度、水中大肠菌类数量等。
2.1.3 土壤质量为实现不同质量土壤资源的充分利用,国家采取了对不同质量的土壤进行分级的措施,具体可分为三个等级:I级土壤可作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等,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极低;II级土壤可作为普通耕地、果园等使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影响;III级土壤可作为森林林场、采矿用地及一些特殊植物的种植用地,这些土壤污染物含量一般,其中种植某些特殊品种农作物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因而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水平应保持在I级水平。
2.1.4 负离子含量负离子作为一种存在于大气中的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帮助作用的物质。其在生态环境较好的、接近清洁水源的地区含量丰富。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地区,会对人体健康及某些疾病预防都有帮助。在自然保护区中,对于负离子含量的评定可分为五个级别;其测量标准是旅游旺季时期每立方厘米大气中负离子含量,若大于5万个则为优,在1~5万个则为良,在8000~10000个则为中,在3000~8000个为一般,低于3000个则为差。
2.2.1 森林依赖度这一指标主要反映森林区域内部及周边地区居民在获得经济收入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使用程度。其具体可由森林资源获得收入与居民总收入作比进行计算。在自然保护区中,对于这一指标的分级同样可分为五级:森林依赖度小于20%为优,在20%~30%为良,在30%~40%为中,40%~50%为一般,50%及以上则为差。
2.2.2 财政返回自然保护区比例这一指标指的是自然保护区地区政府将由自然保护区相关产业创造的收入,再次用于保护区建设的比例。其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地区居民与自然保护区相处的和谐程度,这一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能够体现人类享受自然的同时建设自然、回报自然的良好责任。在自然保护区中这一指标的评价可分为五个等级:财政返回自然保护区比例为100%为优,比例为80%~100%为良,60%~80%为中,40%~60%为一般,低于40%为差。
2.2.3 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比例这一指标指的是用于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水平、治理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用的资金占投入自然保护区资金总体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说明管理人员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水平的保护意识越强。指标可分为五个等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占比超过40%则为优,在30%~40%为良,在20%~30%为中,在10%~20%为一般,低于10%为差。
自然保护区作为调节周边区域整体生态系统平衡,优化区域自然环境水平的重要区域,对其进行有效建设应成为区域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其建设的不断完善,促进地区生态环境水平的整体提高。
[1]郑昕.自然保护区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2]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