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阔
(河北省易县农业局 河北 易县 074200)
森林城市建设是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夯实生态屏障的需要;是扩大生态容量、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的建设,而如何高标准打造开放式森林城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用高大的乔木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主题,森林非常均匀地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绿色成为城市的基本色调。既有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又有宽阔的沿街绿化带,把城镇内各类公共绿地连接起来。在整体构成上以高大乔木及灌木为主体,构成景观优美的开放式城市生态服务网络体系。森林与城市的关系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而是城市坐落于森林之中。森林城市可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生活质量,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好人居环境,让居民真真切切体会到森林城市的获得感。
森林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减少封闭管理,推进开放互动,创新服务模式,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的森林城市发展中具有更多获得感。一是财政投资建设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专类公园、生态科普基地和各种绿地,都应该向市民免费开放,使居民能够最大限度的享受森林给身心带来的愉悦和陶冶。二是构建完备的绿廊系统,满足出行需要,根据服务分区,提高服务的落地实效性。用供给侧思维去推动森林城市的供给问题,扩大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增强生态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三是构建多功能森林城市服务体系。因人而异,按需设项,根据不同需要细分服务对象,把森林康养服务和旅游、医疗、养老、教育、运动、就业等业态深度融合,实现互融共生发展,实现森林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城市森林时,为让居民享受更好更多“绿色福利”,就需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建设理念,打造特色突出的森林生态宜居之城。通过城市森林工程,打出一张靓丽的“生态牌”,让“近者悦,远者来”成为城市的现状;通过发动居民参与植树,提高人对树木的责任感;通过市民共同参与绿色城市的建设,可以使居民更具幸福感;通过推进一系列的森林城市建设,除了让城市添绿外,更多的是可以使市民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态意识。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在市场化机制调控下,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发展机制,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不断促进新型绿色公共服务建设,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建设中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有经济获得感,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