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堂微课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2018-01-17 17:22邱晶晶
中国信息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资源微课信息化

邱晶晶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使得教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悄然改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其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无论是政府部门、政治家、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或正在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促进学校教与学的巨大作用,并且将信息技术融入了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系统和课程规划”。互联网时代高频率高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悄然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很难吸引学生兴趣。以语文教学为例,利用信息化教学大环境的有力支撑,通过微课资源各要素的巧妙衔接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角色失衡,教法老套,课堂枯燥等不足,更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效果等。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来实现高职课堂中师生教与学两者间的相互转变,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是互联网+时代下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信息化现状

经过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因素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生根发芽,涌现了一大批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多媒体教学材料。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为了让看似繁杂的有机化学概论教材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更为广泛地被民众理解率先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对知识的高度概括将课程分为概念导入、概念解释和列举生活实例几个部分,提出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的概念。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也提出一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随后国外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YouTube推出的TED新频道,都运用了大量的微视频来呈现学习资源,教学成果显著。除此之外,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完善的立法和修订中持续成长,以美国为例,《卡尔?帕金斯2006生涯与技术教育修订案》(Carl D. 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6)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育资金难题;《不让一个学生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明确指出“通过技术改进教育” 。 国内微课方面的先锋当属广东佛山市的胡铁生、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李玉平老师等,胡铁生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及其开发步骤和途径,由他组织的中小学优秀微課展播平台已征集超过 3000 节微课 ,影响巨大。此外,2010年教育部高教司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1年教育部职成司研发“数字校园学习平台”;2014年启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万里行公益培训活动”,随着对微课的关注和实践越来越多,可以看到微课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益处。

但是,综观目前大多数的微课资源发现现有模式下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在微课建设的实践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尽管建设的微课资源内容丰富,但各知识点间缺乏必要的联结与导引,导致学习者“碎片化”接受信息,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航的现象,制约其深度发展。其次,有些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有限,对信息化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在微课资源的制作中只注重知识与内容的平面化呈现,将微课资源仅仅定位为文字与图片的展示,无法制定出动态化,符合学习者学习特点的呈现方式,容易使教学内容乏味枯燥。所以,微课资源建设如何使建设的成果能够实践应用与日常教学中,并且使得这种应用能是持续性、联系性和实践性的,只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性,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使微课的应用直接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建设原则

高职的语文课堂有既不同于中学语文又区别于大学语文的特点,微课资源实践下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教师、学习资源间提供多重交互,不仅仅是提升于学生的学,更为了服务于教师的教。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的益处辅之以在线学习,两者优势结合的基石就在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面对面讲授多是封闭单一且受限于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教学计划的束缚,利用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平台加强教师交互性引导,多维度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微课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以写作为例,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只重视写作理论或写作格式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人”的培育,以往的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知道一切,包括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写作能力则“代表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深度,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渐完善、发展的漫长流程,需要打破课上课下的严格界线,需要实现从‘以文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切实超越,需要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摆脱一种封闭式系统”, “以文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致学习者思维和文化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以学生为主体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的资源建设。文化创新的成效与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息息相关,只重视文字粘贴和图片展示的数字资源是有缺陷的,语文课程的开展和良性推进需要结合优势发展文化的内聚力,教师将自己从“主宰”的位置脱离出来,仅仅作为引导者,事先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或难点录制成视频,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来安排学习,或者鼓励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现自主学习,使差异化教学行之有效,从而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得学生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

(二)目标明确,微型精炼

“知识+技能+信息技术”微课资源的开发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提升为核心,打破时空限制,释放课堂时间,激活学生交互性学习能力。面对面讲授更多倾向于知识的讲解,并且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和组合结构都是基于教师自我建构的基础,而非从学生实际出发,也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状态中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微课利用其短小精悍且针对性强的特点,在八到十分钟的有效时间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短小微型的原则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处理好课程的导入、讲解、习题、反思等环节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依托教学资源平台制定符合学习者学习思路的教学策略,根据学习者和其他学习者之间或个人形式或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反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需要对将教材中系统化知识有效拆分转化为微课教学中一个个有内在联系的微课系列或者无联系的单一微课。例如“公务文书概述”无论从格式还是内容上看都是不被学生熟悉的,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这正好符合微课主题的选取标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将“公务文书概述”这一章的节知识分割为定义、特征、分类和写作格式等部分,每个部分设置为单独的一个学习项目。通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预习重点、难点和需要事先学习的内容,并通过回顾先前知识,唤醒己有经验,介绍背景知识等环节,帮助学习者实现前后知识点的无缝对接。虽然每个学习项目看是单一独立的,但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项目又可以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公务文书的基本体系。

三、利用微课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

为了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010年以来,教育部每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使信息化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形成从校级组织到地级市选拔再优选参加省级比赛,最后集全省最优作品参与国赛的体系。各校主动参与,积极备战,认真重视,加强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项目全面渗透,实施力度大,应用范围广。笔者连续三年参加福建省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皆有斩获,对微课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在比较众多获奖作品发现在以微课为基础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整个网络课程的覆盖面、适用的学生风格以及相关课程间的联系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落脚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可获取性和资源的可建性。笔者于2016年借助清华教学资源平台构建《职业语文》教学资源课程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学习指南、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将每一门课程的知识、原理以及规律的相关资源统合起来,提炼整理教材各章节重难点,形成内外系统相互关联协调的资源体系,通过教学视频、动画讲解、教学课件等资源整合通过Fousky、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和格式工厂等编辑软件制作出以微视频为主的微课资源。

通过几轮实验形成教师更新教学资源库、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线上自主预习、学生完成预习测试或参与预设讨论、教师捕捉学生难点、教师课堂精讲、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协作实操、师生实时指导、学习成效反馈等实践操作模式。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各自特点 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 教学课时安排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地实践操作。比如当教学内容需要更多实操来巩固时,可以适当细化创设教学情境和学生协作实操两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鼓励学生小组完成实践训练的环节上增加小组或内或外的学生评价体系,构成多元结构模式。

金秋蓉教授主编的《职业语文》以职场口语表达和文书写作两大模块为主,其中职场口语表达又设计交谈、面试和演讲等项目。下面以《职业语文》课程为例,展示微课应用日常教学中的操作模式。

课程名称:《职业语文》

教学章节:第四章 面试

教学单元:高效行为面试

教学任务:

知识目标:掌握求职面试的流程,知晓面试的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学会高效行为面试的要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微视频类型:

知识类——面试题目设计

技能类——面试技巧

活动类——学生自制情景剧

拓展类——企业专家来支招

微课资源——影视视频、PPT讲义、flash动画、电子杂志、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模式:按“课前准备(任务驱动)→课堂精讲(师生交流)→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任务实施(检测评价)→资源拓展(能力提升)”实施教学。

环节1 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知识进行梳理,更新资源库。借助“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资料的预习,指导学生搜集基本知识,设置预设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参与讨论。要求学生按小组完成专题课件,并做好展示、讲演的准备。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和课前反馈在自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难点,确认教学设计(表1)。

環节2 课堂精讲。根据学生的预习成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难点,通过利用动画讲解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师生就重难点进行深入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环节3 创设情境。引入面试类APP,采用组间竞争及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寓教于乐,软件随后自动生成配置的成绩,统计得出本次学习的“综合分”。

环节4 任务实施。按照学习任务单,每个小组确认各自的任务,小组讨论,模拟训练。随后通过测试或评价来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环节5 资源拓展。巩固作业之外上传一些知识延伸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拓展,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教师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组织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丰富提问、讨论、拓展等方式满足不同教学需求,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推测学生在实际教学环境上的吸收程度,改变了课堂学与教方式,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完善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指导和难题释疑等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程中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相互发展。

[基金项目] 2017年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高职微课资源研究与实践”(JYC1115)

猜你喜欢
资源微课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