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促乡村振兴

2018-01-17 10:41马晓红
锋绘 2018年7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生态

马晓红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绿色是农村的底色,乡村要振兴,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本文首先阐述了乡村绿色发展的意义,并以福建省为例,分析了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康养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1 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从理念上看,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强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七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其中有一条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也就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必由之路。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乡村振兴时特别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乡村实施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村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是满足消费升级、提供生态产品的需要,是建设宜居环境、守住乡愁的需要,更是发掘新时期发展新动能的需要。

2 乡村绿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福建省在乡村绿色发展中遇到以下问题: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福建省的一大优势。但目前全省农业资源环境的弦已绷得很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原有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农业生产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功能,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农村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缺乏引领绿色发展的人才主体。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安家落户,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三留守”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农村人口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绿色发展理念,乱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比较严重,进一步恶化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绿色发展难以坚持。目前,全国对农村隐形的基础设施关注都不够。比如,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及无害化处理、可持续利用,及循环利用等关注度远远不够,每年几千万吨的生活垃圾、数以几亿计的生活污水等等,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制约绿色产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协会成员大多是普通农民,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不能紧扣国家、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在绿色产业的引领上、具体发展方向上、专业的农技指导上都不能发挥领头人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其次,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的利益联结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和盈余分配上,尚未真正结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不能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对于绿色产业这些新兴的种植产品,农民接受度不够高,不愿意承担种植、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此影响了绿色高效农业在农村的推广。

3 乡村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突破,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即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保护绿色产业环境和构建绿色政策体系。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耕地休养生息,既要坚守耕地红线,也要保持耕地质量,有效促进农业生态涵养。加大“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推进力度,切实把农业面源污染降下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技支持,推广节水农业、高效农业,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实现提质增效、节本增效。进一步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创建与保护,提高农林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更多增收。加强示范带动,总结推广各地发展绿色农业的新经验。

打好绿色生态优势牌。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省战略,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响“清新福建·绿色农业”品牌,推动福建农业绿色发展,推动漳州、南平加快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创建一批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造林绿化,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工程建设,确保全省持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清新富饶美丽乡村。

打好农业产业特色牌。要做强做优做大特色农业产业,通过调整结构优化一产、补齐短板深化二產、搞活流通强化三产、拓展功能融合一二三产,实施一批重点发展项目,加快发展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七个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支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发展安溪茶叶、平和蜜袖、古田食用菌、连江水产等一批特色产业产值超百亿元的“一县一业”,推动全省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2)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业助推绿色发展的动能,推动广大农村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深入挖掘乡村历史遗存、民俗风情、非遗项目等文化资源,把文化旅游向乡村推进,把美丽乡村建成景点,把民俗、农事、林事体验开发成原生态、互动性的旅游产品。打破区域限制,合力打造旅游品牌,谋求合作共赢,实现旅游富民。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弘扬八闽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等。要求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发展农村多种文化业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需要改善道路、网络、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更需要注重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要注意自然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之间的平衡,进行保护性开发。政府加大乡村建设投入,积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比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垃圾处理站的建设、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全覆盖等等,加快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保证生态农业的有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产品储存以及交通运输等问题,让生态农业成为乡村最靓丽的风景线。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潜力巨大。发展农村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热、风电、生物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减少能源系统污染,同时适应农村产业和人居分散的特征,节约输配电成本,更能够与农林牧渔业相结合,产生协同效应。

(4)生态保护与治理。乡村是生态服务功能集聚的地区,推动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开发、生态屏障和廊道体系建设以及乡村脱贫都有深远的意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几项重点工程,包括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善生态资源和耕地的保护制度等。

4 乡村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还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并在贷款利率、额度、手续等方面给予差别化政策优惠。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立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通过股权债权融资、设立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措施,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

二是生态农业的实现路径,要坚持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解决“地”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唤醒“沉睡的资产”。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多,更要加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乡村旅游,农旅结合。可以把土地流转作为乡镇振兴的重要抓手,避免和减少农业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方面,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在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村闲置农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三是在生态农业经营上,着力培育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区域或者以产业种类为标准,形成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提高家庭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针对福建省名企不多、品牌不响现状,加速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在土地使用、财税支持、营商环境上给予更多更大支持,特别是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加速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助力企业更好更快“走出去”。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扶持涉农小微企业,着力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瓶颈问题。积极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在若干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率先建立起“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四位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组织体系。

四是在生态农业发展主体上,让人才成为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乡村旅游、绿色生态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等等,都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大力培养乡贤人才是坚持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条件。强化人才支撐,继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吸引更多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支持乡村建设,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创新,汇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鲁政委.乡村振兴打开绿色发展新空间.金融时报,2018-3-31.

[2]周宏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环境保护,2018,(4).

[3]潘园园.绘就蓝图开启新时代福建乡村振兴新征程.福建日报,2018-03-26.

[4]张宇,朱立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6).

[5]周宏春.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2018-1-5.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生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