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荣 吴友谊
摘要: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心理分析学家、女性主义者。《超女》是她在1988年写的一篇散论。我们透过她的散论《超女》,不仅是体现她她早期是经历,更重要的是,体现她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反思和重构的思想。超女们不是“孤独”和“沉默”,而是“一场对话”来正视自己身份,彰显女人的个体独特性和创造性,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女”。
关键词:克里斯特娃;超女;万花筒
1 超女的现状
一个新的神话正在震慑我们:继有时候张牙舞爪的“妇女解放”运动及总是矫揉造作的“女性诱惑”之后,超女们出场了。……,这些超女是否是另一种神话被疯狂或极权所淹没的超人们最终可能实现吗?
这段文字源自于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超女》第一段话。《超女》写于1988年,是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写的专著《独自一个女人》中的一篇散论短文。
作者开门见山的给超女下定义。相对于“另一种神话”的超人们,超女是“一个新的神话”。在一个世界里有两个神话”,是否能共同融洽生存。
20世纪80年代的超女虽然拥有女权主义运动争取男女平等地位,如文中所描写的:“打理职场,修护青春美丽,平衡家庭,潇洒地斡旋于丈夫、情人或者子女之间,你已经获得了所谓功能良好的刚性,它庇护着你”;但文中用大量的词语和短句来描写超女的失落到非常态的的地步。如:“张牙舞爪”、“矫揉造作”和“乏味情感”等,显示对当代模范女性的怀疑。
这些超女表面上看,享受与超人们拥有男女平等地位,但她们至少在精神层面上很消沉,超女是经过妇女解放运动的洗礼,自诩认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具有独立的女性们,但在精神层面上很消沉,并对当代模范女性的怀疑。这与20世纪8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当时欧洲社会大变动环境有关。
2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女权主义思想
2.1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背景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出生于保加利亚的斯利文,1966年12月移居法国。在早期,她受到女权主义运动思潮的影响,60年代后,克里斯蒂娃对”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第二次女权运动思想的质疑。她开始女权思想反思,她写的大量有关女权运动的书籍,着手对女性主义重构。
2.2 克里斯蒂娃为超女解惑
20世紀80年代,女权主义者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反思和发展阶段,以及正值世界性的冷战大变动的前后时期。对此,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专门开设一个栏站,赞颂女性拥有知识和对世界现状的好奇心,她强调与当代超女的沟通技术,来正确认清她们身处的环境。
超女的‘孤独‘缄默‘无自我,带着假面具生活,这种怪僻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她们的幸福应该在‘谈心和‘表达自己的依赖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女性自身文化。当代女性享有女权主义运动得到男女平等的一些地位,但社会的法则根本是有男性制定的。女性的平等地位,没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作者提出收拾她们的所谓的快感,而是要正视自己的现状“打破身上的甲胃,露出孩童般的脸庞”,作为女性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认识自身的价值。
3 文明是一个万花筒
《超女》的文章最后一句话:“文明不就是一个以一场对话展开,进而对依赖性进行节制的万花筒吗?”那么,作者所说的“文明”和“万花筒”是何意?以及“一场对话”又是什么样的对话?若要理解这些,我们必须先了解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和异质性理论。
1969年,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批评对索绪尔的符号学基础上,并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克莱因的前俄狄浦斯概念和拉康的前镜像阶段的理论,她出版其第一本书《符号学》,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解析符号学理论。克里斯蒂娃反对结构主义对符号的静态研究,主张在结构的生成与变化中把握符号。“符号态”与“象征态”是解析符号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且二者互为辩证的。“符号态”是一种特别的口头形式,身体的能量和效果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语言;而“象征态”是与历史、社会以及外部的意识形态相连接的。克里斯蒂娃利用“符号态”和“象征态”的这两个意指模式,试图在肉体与精神、意识与无意识、自然与文化之间寻找到沟通和对话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她提出“异质存在主体过程中”的论断。
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和异质性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真正原型,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形成五彩缤纷的人类世界的“万花筒”。“一场对话”就是克里斯特娃让当代女性了解女权主义现状,超女摆脱孤独,沉默和背后的苦痛,振作起来,认识到自身的个体独特性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是透过她的散论《超女》,不仅是体现她早期是经历,更重要的是,体现她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男女平等”反思和重构的思想。她认为,女性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各个具有独立生命体的个人及其生活世界,形成复杂多变的历史、宗教、艺术、哲学、文学、经济和政治等人类世界的“万花筒”。她强调,超女们不应该是“孤独”和“沉默”,而是“一场对话”来正视自己身份,来彰显女人的个体独特性和创造性,才是成为真正的“超女”。尽管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和异质性理论有些不合理地方,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不失为女权运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阚鸿鹰.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70-72.
[2]江兰兰.克里斯蒂娃符号学与诗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