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以下简称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家庭:家长以身作则,提供良好居家环境
《方案》指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方案》要求,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孩子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减轻孩子的课外学习负担,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行为,保障孩子的睡眠和营养。掌握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发现其视力异常时,及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
【简析】可以说,家长是预防孩子近视的“第一责任人”。对照《方案》提出的要求,家长应该努力逐条实行,重视保护孩子视力,及时预防和控制孩子近视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有不少家长在以身作则方面做得不够,在家时手机不离手,给孩子做了很不好的示范。对此,学校也有义务做好家长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利用通讯群等各种方式和途径,深入宣传《方案》的重大意义,提醒家长以身作则,切实担负起保护孩子视力的责任。
学校(幼儿园):对照方案要求,细化落实各项工作
《方案》对学校防控学生近视提出了多项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低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教育本着按实际需要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每学期开展2次视力监测,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幼儿园要倡导科学保育保教,严禁“小学化”教学,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简析】综观《方案》,可以发现其中对学校提出的要求是最多、最详细的,由此可见学校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在成长过程中,儿童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视力影响巨大,因此学校必须按照《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严格执行,把保护学生视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仅学校教育一项,就涉及课堂、考试、作业、锻炼、健康教育、学校规章等多个方面,只有每个方面的要求都落实到位,才能对学生视力起到全方位的保障作用。建议学校根据《方案》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实施计划,真正让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实效。
医疗卫生机构:落实服务职责,加强护眼知识宣传
《方案》对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多项要求。
一是建立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的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二是规范诊断治疗。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爱眼、护眼方面的服务能力。根据儿童青少年视觉症状,进行科学验光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矫治。
三是加强健康教育。针对人们缺乏近视防治知识、对近视危害健康严重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服务。
【简析】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防控近视的专业机构,应该成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陣地”和“最后防线”。医疗卫生机构除了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建档、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外,还应从专业的角度,深入学校、社区、家庭进一步加强用眼、护眼方面的健康教育,广泛宣传相关的防控知识,提醒并引导广大家长、儿童青少年学会正确用眼、正确护眼,让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沿着专业轨道运行。
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切实履行防控职责
《方案》明确了八个部门防控近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一是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强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机构建设。二是培养优秀视力健康专业人才,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防控站点。2019年年底前,出台有利于保护视力的相关强制性标准。三是增加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四是合理安排投入,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五是完善中小学和高校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六是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七是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八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
【简析】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方案》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都要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有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