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清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成长环境更加优越。普遍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一味满足、娇惯孩子不良的行为,以及家庭成员中的教育方式的偏差,养成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等不良习惯。常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培养孩子养成文明、尊老、分享等优良品质应从小重视。幼儿阶段的孩子塑造性强,优化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德育工作,十分关键。
关键词:幼儿德育;榜样作用;心理素质
1 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效度,将幼儿德育融入于专业教育的框架之内
我国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纵观学前教育,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引导幼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爱家乡,而且还要注重提升幼儿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将德育内容贯穿融入专业的教育基础之上,促进孩子良好的知识教育和身心素质发展。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将社会以及未来的教育事业为己任,重视德育对幼儿成长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将德育内容渗透在五大领域课程中。
2 德育必须提升应对性,出台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在幼儿生活中,德育工作并不是没有开展,多数情况下是比较常态存在的。例如大班进行的主题《龙的传入》中,我们根据课程的实施,向幼儿灌输较强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等优秀品质。结合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在晨间谈话中,针对性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孩子日常的行为表现,同伴的榜样作用等,以此推进幼儿德育教育。将幼儿德育适宜融入于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幼儿年龄以及心理活动规律的把握,同时能充分顾及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确保所开展的德育内容具备应对性和指向性,使德育工作真正收获成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健康的特点、思想的实际发展和理解的接受能力的发展,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的管理德育课程教育,积极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出德育的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的德育管理手段更具有科学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3 运用幼儿道德教育推进发展
幼儿品德的形成,通常是已知为开端,沿着知、情、意、行发展,以形成行为习惯为终端。在道德教育中,道德者的责任在于自觉的掌握和运用矛盾运动的规律,根据幼儿内部矛盾的性质,有计划地实施以系统的影响,启发、引导他们开展积极的矛盾运动,促进、加速矛盾向积极方向发展,推动他们的道德品质向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比如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不仅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做调整,而且还要结合主题的变化,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活动和交往是形成幼儿思想品德的源泉,是道德教育过程的基础。因此,给幼儿多提供机自主活动的机會,充分利用与发挥幼儿班级、团、队等集体的教育作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因素主要贯穿于他们的游戏、学习、劳动、生活等一日生活中,贯穿于他们和每个人的各种交往生活中。只有教育者有目的地组织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才对幼儿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秉持着淳朴、真挚的情感,要深入了解幼儿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幼儿心灵中存在的问题,与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气氛,触发幼儿意识觉醒。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是女性工作者,她们情感细腻,心思填密,相对有着非常敏锐的捕捉能力,教师持着淳朴、真挚的情感,以情化人,以情感人,让幼儿感受到浓厚的情感的力量,幼儿才能树立健康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在教育事业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4 运用榜样示范的力量优化幼儿德育效果
从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接受方式看,榜样示范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老师要做到律己待人,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同时,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要以丰富的道德知识和扎实的各类教育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运用现代社会的优秀教育技术手段。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幼儿来说,给他们树立榜样,能够产生更好地德育效果。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他们就像是一朵朵洁白的雪莲花,要老师引领他们画出一幅幅秀丽的画卷。
德育的教育是能够更好地教育人的学科,育人先育德,让受教育者知道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做人、如何更好地做一个完美的社会公民。但是,如果教育者自己本身还不能够做好,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好别人呢?自身做人若不合格,那怎样可以去教育别人呢?幼儿德育教育需要家园同心协力合作,家长是孩子最先的启蒙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间的指引者,是孩子心目中伟大的的榜样。为此,家长应持以德待人的优良品质、规范的行为,来影响孩子的品德形成。将道德的具体化、人格化融入在幼儿的生活中,提高品德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观念和信念,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5 加强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科学处理师幼关系
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幼儿成长的内在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重中之重,又是培养人才方面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发展,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提高自我发展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而幼儿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帮助他们掌握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发展方式的变化,在学习中、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的方面、自我认识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健康卫生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更好地解决,就会对幼儿产生不利于身心地发展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人格方面的缺陷。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还要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科学处理师幼关系,使幼儿逐渐成为心智健全的个体,同时亦能够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信赖感,敢于向教师敞开心扉,将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教师求解,由此将确保教师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收到更为理想的成效。
总而言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以及研究,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任教教师亦应当致力于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以便通过对德育教育效度的增进,来达成对幼儿实现职业素养科学养成的目的,如此方才可以让幼儿形成健全的心智,进而为其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施燕,韩春红.学前儿童行为观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