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灵
摘要:本文以学生为核心,构建了学校企业共同育人,教师与员工共同施教,“两所两室一平台”、多种教学形式共同教学的“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选拔教师、选拔学生、单项训练、实战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等教学形式如内容有效融合,分层推进;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等实践教学主体协同育人;“互联网软件工作室”、“多媒体数字技术工作室”、“技能人才孵化工作室”和“创新创业工作室”多个平台共同教学;课堂讲解、项目演练、课堂探讨、启发式教学、实战训练多种教学形式,构建了“多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 实践教学主体
传统模式下,实践教学的主体为教师和学生,一个施教,一个受教。但这种“你讲我听”、“你说我做”的模式单一,学生主体自觉性不够。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主体性实践。只有把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真正激发出来,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觉意愿,为实践操作提供驱动力,才能让他们将理论知识真正付诸实践操作。本体系以学生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校内教师与企业员工共同施教,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三年的实践课时总量为1556学时,除去职业知识课程实践学时716学时,还剩840学时的职业能力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为入学教育与岗位认识、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网络应用程序项目开发实习和综合项目开发实习,后两者为学生的集中实践课,均为112课时。校内教师和企业优秀员工分别承担一半的课时,定期相互听课,共同为学生打分。
2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观察、分析、体验、感悟、理解和践行同实践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思想政治理论信息的各类活動。传统的实践课要么事分散在各门课程中,要么是让学生按指定的步骤去做,学生很少有发挥主动能动性的余地。再加上实验仪器设备陈旧,学生人数多,仪器少,动手机会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学生得不到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体系学院按照“兴趣为先,实力得当”的原则,从大一年级新生中筛选出学生,并通过“大一单项培训、大二实战演练、大三创新创业”的过程教学。企业员工和教师均作为导师,对筛选出进入工作室的学生进行初步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组,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单项训练,为进入项目开发和创新创业打下基础,通过真实项目开发,进行实践教学。
3 实践教学形式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形式分为三大类,实验、实训、实习。实验课主要包含在职业知识课程中,理论课与实验课交替进行;实训课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例如软件专业的网络应用程序项目开发实习和综合项目开发等;实习课主要是指顶岗实习。本体系在除去以上教学形式外,还注重项目教学,充分利用学院“互联网软件研究所”、“多媒体数字技术研究所”、“技能大赛工作室”、“教学名师工作室”、和“创新创业中心”的“两所两室一中心”教学平台,联合企业真实项目,通过课堂讲解、项目演练、导师演示、学生动手、课堂探讨、实战训练、效果反馈等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
4 实践教学平台
传统的实践教学一般都在教室、企业或者实训基地,这样的教学平台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搭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加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体系以“两所两室一中心”为平台,即“互联网软件研究所”、“多媒体数字技术研究所”、“技能大赛工作室”、“教学名师工作室”、和“创新创业中心”,依托国家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项目吸引大型企业进驻研究所参与项目制作,通过前期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按照一定标准筛选相关企业,与其签订合同,企业将项目以低价格投放到工作室,并派遣优秀员工进入“工作室”管理项目,制定项目开发,项目进度等管理办法。参与制定学生教学标准,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将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教学。
5 实践教学保障
实践教学保障是指实践教学活动的支撑和保障因素,是为实现实践教学目的而提供的精神氛围与各种物质条件。我院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建立教师选拔制度,确保优秀教师进入工作室,协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激发科研创新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组建,保证教学效果;建立学生选拔制度,将“想学、能学、会学”的学生选人工作室、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实践经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适应问题;建立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工作室管理制度等,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确保工作室顺利运转,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及其构建[J].当代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7.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