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汉语热”浪潮,汉语教育国际化因此实现了较为长足进步,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对策内容能够为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汉语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实用性;法律保障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具备构建民族身份、改善群际间相互关系等功能,而结合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国家形象与语言国际传播存在良性互动关系,这使得世界各国均将本国语言推广作为国家战略,如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英国文化委员会等,而对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我国来说,汉语国际教育则能够较好服务于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能够获得有力支持,本文研究具备的较高现实意义可见一斑。
1 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1.1 组织制度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近年来汉语教育各方面均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组织制度不断完善便属于这一进步的代表,汉语教育国际化实践也因此获得了有力支持。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汉语教育教育便被视作重要的外交手段,而随着1987年专门的对外汉语领导小组成立,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逐渐从缺乏组织制度保证走向正轨,来华留学生教育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为汉语教育的规范和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汉语桥工程》(2003-2007)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获得坚实的基础支持,而《孔子学院中方资金管理》、《孔子学院章程》、《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孔子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关于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协议(草案模版》}等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汉语教育国际化相关组织制度的完善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些理应得到相关业内人士的重视。
1.2 师资培养体系日趋立体
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师资培养较为重视培养体系的时空性和多维性,基于时空性开展分析不难发现,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国已向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140所孔院和136个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国内派出的学院中方院长、教师、志愿者数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本土教师培养数量仍无法满足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本土教师培养培训渠道不断拓宽,基于“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外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汉语教师人才,师资培养在汉语国际化发展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到了较好证明;基于多维性开展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汉语教育国际化受到了教育国际化理论、现代主义理论思潮的影响,汉语师资培养体系的多元化程度不斷提升,这种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层面,其中培养方式多元化主要表现为招收外国学生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立外国本土汉语教师合作培养项目、培训孔子学院的本土教师,培养内容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多维课程设置等方面,技能、知识、情意在课程内容中的兼顾使得汉语师资培养体系科学化程度大幅提升。
1.3 教材资源日益丰富
作为汉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汉语教育教材资源日益丰富、成熟,这与长期以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重视存在直接关联,《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出版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值得注意的是,为适应信息化国际背景,国家汉办还基于网络平台上线了《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用户只需通过网络平台输入教学对象、等级、话题等指标,平台即可自动生成汉语教学相关的讲义、教材、教辅资料,的教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也由此实现。此外,“教学资源版权数据库”与“孔子学院数字图书馆”的相继建成、教材编写的国际化合作探索,同样为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开发中文教学资源便属于其中代表。
2 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机构过于单一
虽然近年来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收获了一系列较为喜人的成果,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一定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组织机构过于单一便属于这类问题的代表。结合汉语教育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半官方型的孔子学院属于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而由于孔子学院生存能力有限(发展初期)、组织机构过于单一,在总部项目支持中断、缺乏完善的多个层面组织系统影响下,汉语国际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很容易受到较为负面影响。基于法国的法语联盟开展分析不难发现,作为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的非盈利性官方机构,该机构不仅拥有政府支持,背后还存在一大批活跃的民间组织,如法国世俗使团、海外法语学校、法国国际教学研究中心等,而通过举行系列教学活动、吸纳会员,法语推广及法语传播因此获得了较为有力支持。对比法语联盟与孔子学院不难发现,以孔子学院为主的汉语教育国际化组织在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利用应用层面存在一定不足,较为单一的组织结构也使得汉语教育国际化全面开展受到了较为负面影响。
2.2 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属于制约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建设推高的世界各国人民汉语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加深了师资力量与汉语教学需求的矛盾,而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法系,受“一带一路”战略影响较深的一些东盟国家存在较为严重的汉语教师短缺。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成败直接受到师资队伍的影响,但由于国际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汉语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为人师表的基本素养,很多东盟国家的汉语教育师资质量不足问题也因此出现,汉语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未能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了解异国文化(如东盟国家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情况便属于这一问题的典型表现。总之,汉语教育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两个层面,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缺乏必须得到重视。
2.3 国际服务功能不齐全
国际服务功能不齐全同样属于现阶段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这种功能不齐全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两方面。以汉语教育国际化主体的孔子学院为例,长期以来孔子学院虽然在介绍对华商贸知识、培训汉语师资、推广汉语教学等领域表现出色,但其在文化项目的发展、创新层面却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汉语教育国际化也因此无法较好适应国外不断追求变化的节奏。对比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可发现基于的孔子学院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文明层面的表现并不出彩,而由于孔子学院与合作主体的联系更多体现在经济和效益的互动层面,基于公共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提高就业率、增加税收等层面的合作使得双方属于一种博弈的关系,汉语教育国际化的经济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的发展同样会受到影响。
2.4 基础性研究不足
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性研究的支持,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现阶段汉语教育国际化更多停留在活动和经验层面,相关基础性研究存在压倒性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为忽视定量、比较研究,过于重视定性研究、理论探讨、自身建设,以孔子学院这一汉语教育国际化主题为例,主要围绕孔子学院的办学特色、活动组织、课程探讨、发展态势开展的研究便属于基础性研究不足的典型表现,围绕汉语国际教育本身解析、国际关系学开展的研究则较少且较浅,虽然孔子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的讲座,但这类讲座大多属于经验性的交谈会,基础性研究无法满足汉语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的现状必须得到重视。此外,基础性研究不足还能够影响汉语教材的开发与优化,汉语教育国际化无法提供可选择、多元化、适切、有参考价值的汉语课程教材体系带来的影响也需要得到关注。
3 解决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3.1 明确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发展定位
为解决上文提到的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组织机构过于单一问题,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发展定位的明确必须得到重视,这里的汉语国际教育机构指的实施汉语教育的实体组织载体,而为了明确发展定位,必须重点关注其内容范围及运行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由此顺利消除。具体来说,孔子学院必须重点关注汉语国际教育机构的语言教学,通过编写教材、完善师资、科学管理等措施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汉语教育国际化的文化功能发挥也需要得到重视,因此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必须以特色民族文化、包容心态吸引和满足海外学习者,并避免陷入“唯语言”圈子,《孔子学院章程》中规定的“适应世界各国(地)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等相关规定的遵循也需要得到重视。总的来说,汉语国际教育机构需要确定了文化与语言存在的双重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需综合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汉语教育国际化组织机构过于单一问题可由此得到较好解决。
3.2 加强汉语教育国际人才培养
为解决汉语教育国际化在多国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必须加强汉语教育国际人才培养,这种加强需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并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需重点关注实践性课程,通过课堂实践机会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可获得有力支持。同时,汉语教育国际化具备的文化性和跨国性特征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关注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便能够保证国际汉语教师拥有较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可由此进一步夯实;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国内相关高校必须充分做好高质量、大规模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国际人才培养的准备,且这一过程需重点关注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养的增强,以此培养一大批精通中华文化且同时较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人文、历史、教育、民风习俗的高水平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教育国际人才培养还需要关注在职教师的培训,基于不同国家特点的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国别化、专业化培养也能够为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3 拓展汉语教育国际化服务功能
为拓展汉语教育国际化服务功能,高等教育服务功能发挥、相关政策完善必须得到关注,其中高等教育服务功能发挥需结合高等教育信念增强、功能扩展、运动开展,基于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多样化高等教育活动开展也需要得到重视,法语联盟基于歌剧、文化展览、多媒体图书馆、电影俱乐部等方式实现的文化特色与语言推广结合便具备较高借鉴价值,因此高等教育服务功能发挥可引入新管理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理论思想,以此结合主文化和客文化,同时积极开发周边社区经济服务,即可为汉语教育国际化服务功能拓展提供重要支持;相关政策完善必须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很多国家政府出现汉语教育态度转变,结合从被动到主动、从观望到促进、从反对到支持等态度转变不难发现,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正处于重新定位、调整转轨、改革图强的关键性时期,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与各国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此建立贴合实际的来华留学政策、汉语教育政策,制度障碍的突破便能够为汉语教育国际化服务功能拓展提供有力支持,国家和区域间的文化、经济、政治事业繁荣发展也将由此实现。
3.4 加强基础性研究
为真正加强汉语教育国际化基础性研究,理论与实践存在的相辅相成关系必须得到重视,考虑到现阶段汉语教育国际化主要围绕汉语教育人才培养、汉语教师培训、各类汉语教育教学展开,且这些内容均处于实践经验层面,因此基础性研究的加强必须得到深入開展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支持,而为了真正保证大规模、深层次的汉语教育国际化实践能够获得相关学术研究的推动,国际先进的语言文化传播技巧方法、教育理论的引入必须得到重视,基于客文化的汉语教育国际化研究也需要成为学界的关注焦点,这些均能够为本土和国际教育的各种优势条件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在加强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基于基础性研究的汉语课程教材体系完善同样不容忽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在教学对象多元性、环境特殊性与复杂性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不同国家实际的学生汉语学习教材探索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在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开发富有不同国家母语特色的汉语课程教材,可选择、多元化、适切、有参考价值的汉语课程教材体系提供也将真正由此实现。此外,现阶段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化在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教学理论、教材编写等层面的理论化研究同样存在一定不足,品牌教材缺失、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品种有限等问题也因此大量涌现,因此必须联合政府、学界、社会开展相关基础性研究,并同时整合各方力量更好满足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汉语学习需要,由此开展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国际汉语教材编写,并遵循立体、文化、时代、认知、特色、目标等原则,即可真正编写出多维度、多样性、系列化、本土化便贴近所在国民族特性、文化背景、生活实际的国际汉语教材,基础性研究的深化发展可由此实现。
综上所述,汉语教育国际化具备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明确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发展定位、加强汉语教育国际人才培养、拓展汉语教育国际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性研究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汉语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而为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汉语教育国际化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也需要得到重视,即关注宏观政策向具体的操作性程序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宇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30):159-161.
[2]马牧晨.浅谈高等院校海外办学与中国文化国际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59-60.
[3]洪柳.“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2):110-118.
[4]程志燕.国际交流基金与日本日语教育国际化及其对我国汉语推广的启示[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 (02):64-65+78.
[5]胡燕华,尹斯伊.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汉语“走出国门”的发展与思考——基于孔子学院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05):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