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2018-01-17 01:52陈晓洁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
关键词:实践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陈晓洁

摘 要:文章客观分析“一带一路”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哲学智慧,从实践是人的主观能动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及实践是不断深化发展等方面,初步剖析“一带一路”蕴含的实践观内涵,明确“一带一路”是对接经济全球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明交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战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实践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后,引发世界热烈的争论,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回应,并迅速获得国际认可。“一带一路”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这不仅是中国的发展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更是解决贫困,贫富差距和全球治理等全球性挑战的创新方式,也是帮助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也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滋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次在哲学领域应用实践概念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实践是一种道德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理论,实践和创造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实践领域的活动是最重要的。 他认为,每种存在物,无论是有生命或无生命,都有活动的属性。 他所認为的实践主要是指伦理和政治行为。 康德的哲学虽高扬人的主体性,但其实践概念在基本属性上仍然继承了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传统的伦理特性。 马克思认为,现象和本体是相互统一在唯物主义中的整体,他在批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的同时指出,不能把实践仅仅看做是人的精神活动。在随后的研究中,马克思汲取了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中的合理部分,并否认其认为感性世界是一种自由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指出:所有的社会生活本质上都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向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所倡导的实践观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物质生产实践和转变社会关系的实践的基础上的, 是从精神层面到现实的具体实践;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和传统社会理论的批判继承,从经济,政治,人文,历史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1.实践是人自觉能动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因此,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不仅作为自然物质实体而存在,而且是一个有意识,能够思考,具有一定主体能力,从事实际社会实践的人的社会主体。 在实践中,人们创造了一系列条件来作用于外部事物,以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发生行相应的改变。

2.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人类实践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把人的存在表达为感性活动,把人的存在视为一切哲学的最高问题,而实践就是人的实践,社会历史的发展必须与人们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3.实践是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能动地改变主体和客体的自然的人化过程和人的自然化过程的统一,人类改造世界、适应世界的过程都统一于具体的实践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将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人类认识的深化。

二、“一带一路”的内涵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提出的全面开放战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旨在将欧亚非沿线65个国家,44亿人建立在一个全面的三维互联运输交通网络,其中包括铁路,公路,航空,航海,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 并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建设、冶金、能源、金融、通讯、物流、旅游等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 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资、民心互通等“五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将形成欧亚大市场。 其中,能源走廊侧重于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物流和金融等走廊关注的是贸易投资标准的制定权, 资金融通则推动人民币地区化国际化,互联网、电网和智能丝绸之路的建设则促进了电子商务世界贸易规则的形成,大力提升中国的制度性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 - 东盟(10 + 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它也是中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体现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径,特别是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人们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带一路”是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的新的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战略,经济走廊纵深7000多公里,涉及亚太、欧亚、中东、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有65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4亿,被公认为为当前世界上横跨最广的经济通道和最具发展潜能的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带。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正是在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世界发展形势进行准确把握而做出的发展部署。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开拓精神,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一带一路”发展成果真正造福于人民。

(二)“一带一路”战略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发展战略

马克思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活动,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自己的行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客观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预测,其表现出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的统一,将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一带一路”战略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规则,旨在促进经济因素的有序和自由流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的深度整合,促进沿线国家间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广泛、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总人口约为44亿,经济总产值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总数的63和29。 ”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将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的利好。 这将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实现这些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营造更强大的贸易环境和金融交流。这些是世界各国协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接的迫切要求。“一带一路”战略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不断认识和实践的结果,是中国为顺应时代发展而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新平台,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宏大蓝图,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协调处理一系列矛盾不断深入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哲学指出,实践是一种能动的活动。“一带一路”起始于中国,途经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部分欧洲地区,它给沿线国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它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不断调和矛盾, 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此外,“一带一路”的联合共建将打破美国主导的旧国际秩序,容易引发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从国内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一带一路”建议提出之后,如何调整相关省市的布局和竞争也应该受到相當的重视。如何在战略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需要我们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美国“新丝绸之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契合点,协调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关系,促进不同国家之间、国内相关省市之间、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和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最新成果。而“一带一路”战略是基于对当前中国实际的思考,也是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理论在21世纪发展的现实选择。中国将在“一带一路”中坚持共赢原则,以马克思实践观为指导,与广大国家进行资源、人才、市场的优势互补,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为各国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世界经济繁荣与平衡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梁金贵,孙丽娟.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阈下“一带一路”发展研究.[J]. 《实事求是》2017.01

[3]林秒.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探析.[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4.

猜你喜欢
实践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