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艳
【摘要】“互联网+教学”的提出,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变为可能。课堂引入互联网,正是高校教学供给侧改革的一种尝试。文章以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为例,探索和提出了在微课、翻转课堂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方面的应用建议,努力使“互联网+教学”实现供需相匹配,希望给高校教师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智能移动终端
一、引语
互联网连接着无数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可以同时在线听课,课程和教师任学生挑选,上课时间任学生挑选,听几遍任学生挑选。这就是“互联网+教学”。随着云应用教学平台的出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正改变着现代高校教学模式,全球的教学资源共享,“互联网+教学”,不仅仅产生了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教学过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1]。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线灌输传统教学方式被引导、互动、讨论、体验、混合的教学方式取代;如果教师不注意研究时代特点的变化、教学对象需求的变化,仍然按照传统方式教条刻板地一厢情愿地进行供给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效的供给。面对高校教育中出现的这种“供需不匹配”现状,尤其是财经类专业,“教学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在进行浙江省教改“慕课在翻转课堂中应用与实践——以国际贸易学为例”过程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2016年暑期上海财经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培训中,听了多位大师关于互联网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新观点的讲座,获益匪浅,在此基础上,想从慕课、翻转课堂和移动端应用方面谈谈“互联网+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希望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慕课的关键是做好微课
MOOC(慕课)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se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美国于2012年,中国于2014年开始大规模推行慕课,实行视频公共课和资源共享,听全球的名校名师讲课,例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北大的“北大在线”和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等。网络课程内容精简化,片段化,便于学习,拓展空间大,慕课将教学搬上网络,成为今后教改的热点,与传统课堂教学逐步融为一体[2]。但是笔者认为慕课适合名校大师级或者精品课的教师来做,时长4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都可以。例如哈佛大学的幸福学公开课,全球的人都在听,每节课的时长大约一个小时。对于我们普通高校正常的教学而言,更适合做微课。微课是指为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某个知识点或教学活动的小视频[3]。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以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制作微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微课时间不宜过长
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而根据人的认知理论,人的注意力只能保持300秒左右。所以,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5分钟为最佳。不采用大段的枯燥的视频模式,一个视频一个知识点。从大小上来说,视频容量保持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可以是rm、wmv、flv等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这样,师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Pad、手机等)上,方便携带,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学习。
(二)微课的制作形式多样化
大多数学者认为,配合着PPT页面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的内容上,不至于因为教师的穿着打扮和周围的场景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更为突出。而笔者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到所教班级学生更喜欢教师和同学出现其中的视频,他们认为更加生动。所以建议教师在做视频时,可以制作三种:只出现PPT,教师讲解话外音;只出现教师和PPT;实录整个课堂。建议教师第一次将这三种都制作出来,看本班级的学生到底喜欢哪种。
(三)微视频要筛选知识点
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需要制作成微课视频,要全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适用于陈述式的,适合在课后学习的内容,可以制作微课;那些需要跟学生互动,面对面讲解的内容仍然要在课堂上讲授。在讲解一些概念性的名词如国际贸易、技术贸易壁垒等时,可以制作成微视频;而在讲解国际贸易和环保的关系时,需要学生随时互动,仍然需要课堂教学。
另外,学校应该支持构建基于云应用的教学平台,使教学软件云端化,可随时随地就打开应用,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并且可以随时上传教学资源;教学终端智能化,采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多种设备接入,智能终端的接入使教学随时随地可以开展;教学互动开放化,提供互动交流平台云之家等聊天工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讨论问题,答疑解惑,分享学习经验。
三、翻转课堂注意教师角色转变和循序渐进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时间由讨论、PPT展示、小组任务等互动活动代替,知识传授环节由教师制作视频课件并上传于网络,学生课外通过网络自主完成学习[4]。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了师生互动,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从2007年开始出现,2011年以后迅速扩展至全球,作为一项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在全美乃至全球教育界迅速走红。我国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学和小学,大学在这方面的探索及应用较少。笔者在实施过程中认为,在翻转课堂中要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以下两点。
(一)教师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极大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质疑精神与思辨能力的发展。这种灌输式教学,还可能灌不到学生脑袋中去,教学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不仅翻转了课堂模式,同时也翻转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更多是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去运用知识。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传道者,更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转变。教师要先调整心态,转变理念,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引导者,与学生民主平等地探讨。这些转变都给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不仅需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提高组织活动能力、沟通能力、处理争议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例如在国际贸易的教学中,讲到经济一体化的时候,展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辩论。教师在辩论前要组织分组,讲解辩论规则;在辩论过程中,控制时间,引导辩题;辩论过后还要点评两队的表现等。endprint
(二)循序渐进
与授课相同,翻转课堂也有一个由多到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步骤,首先应当对学生掌握微课内容情况、灵活运用程度进行检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的问题,进而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在课堂中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比如在国际贸易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只选了两个班进行实践,并且只录了六个微视频进行翻转,期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在中后期阶段,就录了几十个微视频进行翻转。
四、引入智能移动终端应用
智能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智能计算机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电子设备。现在的智能移动终端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5]。随着4G网络的飞速发展,各高校WiFi网络的覆盖,智能移动设备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学生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访问上课的PPT、视频资源和教师发布的各种学习资源,在智能移动平台上可以进行互动讨论,发表评论等。这一学习模式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大学生现在基本能保证人手一部手机,将移动端与教学相结合的移动智能模式也将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五、结束语
高校“互联网+教學”的改革是一场长期的革命。将互联网引入高校教学,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果高校教学改革能够将互联网很好地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的话,就能使现代的大学教学更加高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以微课应用为切入点,以翻转课堂为教学结构模式,已经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化。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升微课质量,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设计,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教与学的供需真正匹配起来。但这种匹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互联网+教学”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只有当各方条件逐步成熟,互联网真正渗透到教学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文化时,“互联网+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杜召强.职教“供给侧”改革与“互联网+教育”[N].现代物流报,2015-12-01.
[2]夏菊萍.关于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慕课”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3(25):166,149.
[3]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06):122-124.
[4]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8):21-25.
[5]闻亚兰,赵冬梅.从教育信息化看翻转课堂变革的精神要旨[J].当代教育科学,2015(24):50-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