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近日有媒体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为荣,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经典。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针对少儿读“经”不断涌现的讨论,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特设“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专题论坛,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教育正在逐渐回归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读经典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26日)
含英咀华
1.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现代人读经诵典,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的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对待古学经典,需要理性相待,做到客观、科学和礼敬。
2.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也很重要。在品味与诵读的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政治抱负、报国情怀、浩然正气、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3.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只有我們在读经诵典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才是真的明白了读经的意义,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弘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