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
以“想象、创作、分享”为主题的Scratch软件,自2012年起在国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教学热潮。这款极具“儿童意义”代表性、搭积木式的编程工具,就像一位魔法师,激发了青少年利用编程进行信息化表达的热情。在Scratch教学中,我们发现儿童总是有着他们独特的观察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而他们的童心总是把我们引到一个新的视域。那么,如何在Scratch课堂教学中体现儿童意义呢?本文结合“初识Scratch”一课的教学设计,尝试探索基于儿童意义的Scratch教学。
一、解读“基于儿童意义”
1.儿童意义
如果客体事物能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对儿童精神成长具有积极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事物具有儿童意义。本文中“儿童意义”主要指Scratch课堂生活对儿童精神成长的意义,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教学过程能激起儿童积极需要和符合其意愿;
(2)课堂生活不仅能满足儿童求知需要,建构知识意义,同时也具有满足儿童多方面精神成长的意义;
(3)儿童能发现和创造课堂学习生活对自身的意义。
2.基于儿童意义
“基于儿童意义”是指根据“儿童意义”本身来思考和设计Scratch课堂教学。
(1)从儿童立场和“儿童意义”的视角看待Scratch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儿童成长规律。
(2)以“基于儿童意义”作为Scratch课堂教学的主线,赋予教育活动和课堂生活以儿童的意义。
(3)把“基于儿童意义”作为教育的切入口,唤醒儿童内在的成长动力,使每个儿童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生活者。
二、举例探究基于儿童意义的Scratch教学
1.从儿童需要出发,设定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体验Scratch的操作界面;识记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熟悉Scratch各个模块的功能;利用知识迁移等教育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Scratch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功能;通过具体程序,掌握Scratch的基本编程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解决途径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感受发现的快乐;学会正视别人的评价,从中提高自己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以儿童视角确定教学内容
本课是Scratch的初始课,学生在此之前尚无编写程序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本课主要介绍Scratch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Scratch软件,在各个功能区域的学习中,要有目的地识记部分重要概念,为后续学习建立基础。
3.契合儿童特征设计教学环节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为他们提供了一款利用Scratch制作的“小猫接毛线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软件中按钮的作用,为Scratch软件中控制模块的使用埋下伏笔。
儿童能集中精力专注于某项事物的时间不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换与他们的兴趣点相吻合的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例如,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比一比、赛一赛,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发现;又如,设计“Scratch轻尝试”环节,让他们以分组比赛的形式,模仿搭建“小猫”动画的脚本。
在学生尝试并体验搭建了两种不同的脚本、实现不同效果之后,我设计了“Scratch近接触”环节,让学生结合书本,在鼠标的配合下观察Scratch窗口各个部分,思考并交流它们的功能,在快乐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认识。
儿童情绪敏感,好胜心强。随后设计的抢答环节中,学生踊跃参与,教师及时板书,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之后再让各小组完成《活动手册》中的内容。
儿童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好奇心,想去探个究竟。“Scratch再体验”环节让学生理清“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用到哪些控件,具体应该如何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意超乎我们的想象,惊喜如期而至。
儿童思维方式的独特往往意味着创新的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着可能性、创新性。所以,我最后设计了“Scratch大构想”环节,把Scratch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Scratch软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更体现出Scratch在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培养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意义,基于儿童的内在需要,是儿童学习、生活和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儿童获得幸福感体验的基本要素。基于儿童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教育者给予儿童意义,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去创造课堂生活的豐富意义。只有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才能真正实现基于儿童意义的Scratch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