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凝血的影响

2018-01-17 07:22李向利徐翠红高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瘀斑抗凝体位

李向利,徐翠红,高媛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在临床中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指由于下肢浅表静脉发生血流障碍后发生的扩张、伸长、迂曲呈现出的曲张状态,下肢静脉曲张属于慢性疾病,多发于长时间站立、长时间坐且运动较少的高强度工作人群[1]。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虽然效果比较好,但是在手术后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发生静脉血栓及静脉炎[2]。此次研究针对体位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后凝血的影响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其中单一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为(52.5±5.4)岁,病程 2~10 年,平均病程(6.0±1.5)年;联合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53.0±5.6)岁,病程 2~11 年,平均病程为(6.5±1.7)年,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间患者的样本数据做统计学处理,提示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单一组 给予该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心理、饮食、功能锻炼、并发症、双下肢按摩等。

1.2.2 联合组 给予该组患者体位及联合抗凝。①体位护理:在术后采取平卧或健肢侧卧,患者稍微抬高20~30°,以此减轻骨盆静脉压力,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有效的避免形成下肢静脉淤血。在手术24 h之后实施制动,在24~48 h后可以带用弹力绷带在床边进行活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小腿腓肠肌、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进行按摩,按摩的时间为20 min/次,进行2次/d按摩。②抗凝:在手术12~24 h后服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服用20 mg/d,持续服用1个月。在患者服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皮肤、牙龈、眼结膜的情况,查看是不是有出血的情况,同时对患者凝血机制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进行比较。②对两组患者肢体肿胀及皮肤瘀斑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总汇处理,其中:①用[n(%)]来代表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②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结果的比较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联合组患者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结果的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凝血指标结果的比较[(s),d]

注:与单一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单一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单一组(n=25)联合组(n=2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11.4±2.1 12.2±2.3(11.5±2.2)a(15.0±2.4)b 30.2±4.1 31.1±4.2(30.0±4.0)a(36.5±4.4)b 4.1±0.8 4.0±0.7(4.2±0.9)a(3.1±0.5)b

2.2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及皮肤瘀斑发生率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肢体肿胀及皮肤瘀斑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及皮肤瘀斑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受到麻醉、疼痛、及活动量减少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出现血流流速减缓,造成已经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出现局部浓度升高的情况,因此患者在术后凝血异常风险比较高,为血栓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3]。

在此次研究中,单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给予体位护理联合抗凝,经过研究发现联合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肢体肿胀及皮肤瘀斑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体位联合抗凝有效的缓解了血液高凝状态,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人体在直立时由于地心引力的重力作用,导致部分水分子由心血管快速的向组织间质进行转移,造成大分子不能通畅的经过血管壁,最终引起血液浓度出现浓缩的现象[4]。在卧位时,有效的增大了静脉渗透压,水向血管内进行渗透,稀释了凝血因子,降低了纤维蛋白原。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易出现肢体肿胀及皮肤瘀斑的情况,患者处在血液高凝的一种状态,血流变得缓慢,增加了血流粘稠度[5-6]。实施体位护理后有效的避免了地心引力与静脉渗透压的作用,对血液的状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效的避免了发生血液高凝状态的现象。

综上所述,体位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后凝血有着极大的影响,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了纤维蛋白原,极大的缓解了血液高凝状态,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1]刘萍,陈艳芳.体位护理联合抗凝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凝血的改善[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64-165,168.

[2]夏友传,赵国海,司春强,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10(3):276-277.

[3]李大林,张鲲,陈允惠,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5,7(1):25-28.

[4]贺伟.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60例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8(2):92.

[5]符晓阳,梁凯,翟水亭,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3):277-278.

[6]邵明哲,潘烨,赵珺,等.下肢静脉曲张行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成[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3):80-82.

猜你喜欢
瘀斑抗凝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