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

2018-01-17 10:15肖寒冰
当代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磁共振螺旋直肠癌

肖寒冰

通常情况下,直肠癌患者的病情一共分作四个阶段,即四个分期分,各分期的病理变化不同,临床症状也不相同,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分期对于后期提升治疗疗效有重要的意义[1]。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都是目前临场上常用于直肠癌疾病分期检测诊断的主要手段,本文为了对比这两种诊断手打在消化科临场上的运用价值,现随机抽取100例直肠癌患者展开详细的分析,并将结果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消化科临床接收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女40例,男60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8.8±5.0)岁。100例直肠癌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血便、排便次数异常增多以及大便黏液便等症状,并且均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属于直肠癌,且所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已经知情,并签订了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1)肠道准备:100例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均先清理肠道,检查前3天开始以流质食物为主,在检查前1晚给予适量的泻药进行口服,或者选择250 ml 20%的甘露醇与1 500~2 000 ml 5%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混合清肠;最后,在检查前10~15 min左右采取10 mg的山莨菪碱对患者进行注射[2]。

(2)扫描方法:指导受检对象在扫描床上以右侧卧位为主,并对其肛门内注入空气1 500~2 000 ml左右,使其结肠充分充气后再分别采取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详细情况如下。

(3)MRI:100例受检者均采取美国GE公司所产1.5T超导型的磁共振仪展开扫描检查,由其膈顶部抑制扫描到耻骨下缘处。常规的TSE序序列:采取呼吸触发的方式,将TE设置为100 ms、TR设置为3 000 ms、矩阵设置为384×256、层间距是1 mm、层厚设置为5 mm以及回波链长设置为15。常规的T2抑脂序列为:TE设置为100 ms、TR设置为3 000 ms、回波链长设为24。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为:TR设置在3~5ms、TE设置为1.5~2.3 ms、矩阵是224×224。DWI为:TR设置5 500 ms、TE最短、矩阵设为128×128。最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为:TE最短、TR控制在110~250 ms之间、矩阵设为320×160;上述各序列扫描完成后,再对患者采取适量的Gd-DTPA实施静脉注射,使其静脉期能够延迟90 s,动脉期延迟30 s。

(4)MSCT:选择西门子16排螺旋CT对100例患者实施扫描诊断,指导患者仰卧位,然后展开扫描,范围是由膈顶部到盆底处,在扫描过程中对患者结肠充气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将层厚设置为1.25 mm、管电压设置为120 kV、层距控制为8 mm、管电流设为200 mA、窗宽控制在180~200 Hu之间、窗位控制在40~50 Hu之间、螺距为1.375、转速为每周0.6 s。如果患者的肠管内还存在少量的液体,可以再选择俯卧位展开扫描,并在必要时实施多期扫描、加强扫描等[3]。

1.3 分期诊断标准 将两种扫描方式所获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制片处理,有本科室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主治医师读片并展开分析讨论。其中,采取Dukes的分期法对患者实施病理分期,其标准有T1期、T2期、T3期以及T4期[4]。

(1)T1~T2期的诊断标准为:由于多层螺旋CT对于直肠癌患者T1期与T2期分期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次研究将这两个分期进行合并,主要表现出肿瘤侵及黏膜,或者侵及黏膜的下层以及固有深浅的肌层,使得浆膜层受到侵犯,医师在读片的时候发现病变肠壁的外缘十分光滑,且脂肪间隙十分清晰,无发现结节突出的影像。

(2)T3期的诊断标准为:可见淋巴结出现了转移,医师在读片的时候可见病变肠壁的外缘凹凸不平、不光滑,且肠管周围脂肪间隙之间出现了高密度的条索状暗影或者斑状的暗影。

(3)T4分期分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出现了腹膜转移且读片时可见病变的肠管及其周围脏器的界限模糊不清,未见到任何脂肪间隙[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取SPSS 19.0统计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100例对象均属于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MRI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

2.2 两种方法的分期诊断情况比较 100例直肠癌患者术后证实25例为T1分期,所占比例是25.0%;20例为T2期,所占比例是20.0%;50例为T3分期,所占比例是50.0%;5例为T4分期,所占比例是5.0%。

100例患者采取MSCT检查后,其中11例为T1期,所占比例是11.0%;14例为T2期,所占比例是14.0%;37例为T3期,所占比例是37.0%,4例T4期,所占比例是4.0%,可见MSCT分期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果均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对于T3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0例患者采取MRI检查后,25例为T1例,所占比例是25.0%;8例为T2期,所占比例是10.0%;34例为T3期,所占比例是34.0%;5例为T4期,所占比例是5.0%,采取磁共振检查,对于T1分期、T4分期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2及术前T3分期的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直肠癌T1分期的MRI诊断率明显高于MSCT(P<0.05);其他几个分期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医院消化科临床上,直肠癌属于极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且为恶性。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断变化,导致该疾病的临床患病率逐年增加,并且逐步向老龄化趋势发展,年龄在60~70岁左右的群体成了该病的好发群体,且男性患直肠癌的几率要比女性高得多。对该疾病进行治疗,首要关键就是明确患者的疾病分期情况,便于根据实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采取MRI诊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直肠肠壁黏膜层及下层、肌层、浆膜层等组织的情况[6]。在T1WI上,直肠癌信号比直肠壁低,T2WI信号不断增高且与脂肪组织信号强接近,甚至超过此强调,实施增强扫描后病变呈现出不均匀的强化。此外,MRI还能清晰地将患者肿瘤形态、部位、病变范围、邻近组织变化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显示出来,进而对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参考[7]。

采取MSCT进行诊断,可看见局限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或者半环形、环形的直肠壁增厚,且肿瘤密度均匀。若肿瘤体积偏大可见低密度缺血坏死区域;MSCT同样能够对肿瘤形态、部位以及病变范围、邻近组织变化、淋巴结转移等清晰显示出来[8]。目前,MSCT与MRI已经成为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常用的两种手段。通过本次研究结果,MRI对100例直肠癌患者分期检出率是72.0%,略高于MSCT的6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MRI对直肠癌T1分期检出率显著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手段在T2、T3、T4分别的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与MSCT相比较,MRI具备动态增强、脂肪抑制、延迟扫描等,能够显著显示直肠癌早期病变情况,在T2、T3、T4分期方面也具显著的运用价值。

[1] 徐莹颖,王正兵,李超.F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关系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7,23(15):26-29.

[2] 慕常松,岳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9):78-80.

[3] 王达.CT、MRI成像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2):350-351,354.

[4] 于明珠,张修石,王洪伟,等.MRI联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8):2967-2971.

[5] 张成军.常规序列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9):184-186.

[6] 吕茜婷,陈勇,高知玲,等.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652-1655.

[7] 张颖.多层螺旋CT和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比较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36.

[8] 胡琼菊,刘慧敏.多层螺旋CT、磁共振及经直肠超声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的应用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7):984-986.

猜你喜欢
磁共振螺旋直肠癌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旋风“螺旋丸”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螺旋变变变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