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海亮教育集团天马实验学校(初中部) 杨丹其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对写作教学提出的第一条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想。”所以写作教学应充分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所独有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促使学生用文字彰显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也可以说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
可是当下的写作教学和学生作文情况十分令人堪忧的:写作教学没有一个标准的教学参考体系,教师作文教学盲目、杂乱、无措。在现实的学校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块被轻视的领地。学生方面,因为社会原因,许多孩子生活单调乏味,学校生活是他们生活的主体,所以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量甚少面甚窄。又因特定的时代背景,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能力薄弱,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与体悟缺乏,这些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情感乏力,作文缺少个性。所以对个性化写作教学进行思考和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个性化写作的定义,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下面就引用两位优秀老师的观点来引出我的想法。深圳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叶培祥认为:“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特殊、新颖。所以个性化作文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独特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性。”王茂林老师认为个性化写作是指:“学生在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如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所以我认为初中阶段的个性化写作是一种以生活为创作背景,学生自主地抒发情感,表达独立思想,写出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富有生活味的文章的活动。
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也曾说过:“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本意。放着真话不说说假话,丢开真事不写写假事,为作文而不顾做人,文辞再好,也是不足取的。”所以具有真实性是个性化写作的本质体现。
真实性,有别于生活的真实和科学的真实,它要求作者“以主观情感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涵,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知与感悟。”所以真实性,是透过事件让人感到真实感。它要求所写对象要符合自然及其发展的客观性,不杜撰臆造。所写人和事要符合社会环境、生活发展或情理的逻辑。所写语言符合作者自己和文中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文化等个性特征。
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体现真实性?从记叙文写作而言,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
(1)文中要有“我”,文中事要真。
纵观历年中考作文,其命题范围就像一个圈,它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
(2)描写要细腻,表达方式要丰富。
为了让学生能切实地做好这一点,我展开了具体的作文训练。
①展示问题作文。我截取学生问题作文《我不再为失败而失望》的开头为例:“八年级一次数学考试,我不小心考砸了。考得十分不理想,拿着70分的试卷,我的心中十分痛苦失望。”
②寻找作文病因。通过教师统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最后找出如下病因:“平铺直叙”“缺乏真情实感”“表达方式单一”“没有将心情细腻刻画”等。
③提出修改策略。如:丰富表达方式,将叙述与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相结合。运用细节刻画,创设真实情境等。
④指点具体操作。运用心理、神态描写,写出看到70分时内心的感受,外在的反应,体现文章生活味。如感受、表现为内心颤动、眼睛流泪。化为作文语言:“当试卷发到我手中,70分的分数让我的心头一颤,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簌簌地落在试卷上。”用修辞手法来表现当时内心的疼痛难忍,创设真实情境。如将叉叉比作钢刀、利刃:“那一个个鲜红的叉叉,如同一把把钢刀、利刃,狠狠地扎进了我的心窝。那股股血红是对我无情的嘲笑。”明确情感、抒发胸臆。此时的情感可以是因失败而无限失望、痛苦、迷茫,对父母深感惭愧无颜等。明确情感后围绕中心写出饱含情感的话语:“我该如何面对双亲,是用这个分数去打击他们期盼的心吗?让他们也如我一样死一般的失望。仰望苍天,一阵冷风吹过,满是泪痕的眼角此时痛得流不出一滴眼泪。”
2011年课程标准中规定,写作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实现个性化写作教学。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发挥学生自主性。
蔡元培先生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所以在写作课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少一点束缚多一点自由。在具体操作上,我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放开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激活、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在体验上建立写作经验。
如进行神态描写的训练时,用课件展出罗中立《父亲》之画,课堂教学第一问:看了这幅画你感受到了“父亲”的什么?学生回答如坚毅、疲劳、沧桑,等等。第二问:你从哪里看出的?学生回答:皱纹、手指、眼神、皮肤等。第三步: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点展开描写。最后,教师指明神态描写的技巧并结合学生作文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2)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激发学生创造性。
表达最直接的载体是语言,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有创意地表达,方法很多;可以精心锤炼词语,使语言具有描摹美;可以变化词序、句式使语言具有意蕴美。可以巧用修辞,活用诗文名句等等。以锤炼词语为例:首先确定描写情境与要求:早晨上学要迟到了,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你从起床到出门这一段时间中做的事。字数150左右。然后让学生当堂练习,展示学生练习。再集体反复推敲,选择最传神的动词。最后给动词选择恰当的修饰语。如学生习作“早晨,我睁开眼睛看了眼闹钟,天哪!要迟到了。我连忙起床,随便一穿衣服,拖着鞋跑向卫生间,洗脸刷牙,最后拿上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急急忙忙往门外赶。”通过对其中动词的推敲最终改成“早晨,我(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看闹钟,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慌忙地)扯下毛巾,在脸上(草草地)抹了两把。这样修改后,语言表达比之前要有创意有个性得多。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多多鼓励学生语言表达有些创意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探究实践的。
(1)选择独特的文体,促成个性化作文。
“就文学而言,除人类累积遗传的先天认知图式起作用之外,还有特殊的形式因素,即体裁的积极参与。”“要成功地进行文学创作,不仅要求作家具有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还要求作家熟知并擅长驾驭一定体裁的形式规则。”
所以在考场作文中借用某些特殊的文体来构思行文,既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形式来辅助文章内容的表达,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文章的新巧之意。
相对常见的文体而言,新巧独特的文体如日记式、书信式,更便于直接倾吐深藏于心底的情感;童话寓言式,巧借童话寓言表心曲,印证主题,这相较于直接诉说、斥责更有效;演讲稿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能以新取胜,以情感人;剧本式文体更便于展现人物性格,其中的背景、画外音等方便解说,为凸显主旨服务。
(2)构思新颖的章法,实现个性化作文。
余映潮老师说:“‘章法’,用于文章写作,一般的解释是: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诗文布局谋篇的技巧与方法。”具体如一线串珠、板块组合、横式结构、纵式结构等。像“板块组合式”的实践教学,它可运用小标题、镜头场景、表时间或空间的词语、序号等形式,将整篇文章的内容切分成并列、对照或层进的若干个小板块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旨,以清晰的结构,独特的章法帮助思想感情的埋伏抒发,体现文章的真实性、创造性、独特性,实现作文教学个性化。
以上便是我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之路上的一些摸索,希望通过努力实践形成个性化写作教学的风格,影响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生成。让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自主写作行为,迸出思维的花火,展现创造性,在作文中流露自己的个体特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抒发自己对所写对象的真挚感情。
[1]叶培祥.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96.
[2]王茂林.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8,44.
[3]章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4]黄擎.论形式在艺术表现中的三大功能[J].零陵学院报,2003,3,24.
[5]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轻工业出版社,20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