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眼科,河南洛阳 471000
在目前的医疗背景下,护理安全被定义为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身心始终处于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良好状态,未发生任何医源性疾患,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从而实现快速康复[1]。近年来,护患纠纷事件显著增多,多数是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并且缺乏预见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能力造成的。眼科患者由于其本身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常常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眼科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2],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士预见风险的能力,增强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该研究将安全管理纳入该院眼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在该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4—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6岁;疾病诊断为青光眼21例,白内障38例,角膜溃疡9例,其他32例。对照组护士共6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岁。观察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为62.6岁;疾病诊断为青光眼18例,白内障40例,角膜溃疡15例,其他27例。观察组护士共6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岁。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开展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培训:聘请该领域的专家,为该科护士进行知识讲座,并结合典型事例,讲解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该科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预见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能力。同时,护理人员应注重对眼科专科的理论与护理操作的学习。护理人员只有在熟练掌握了眼科医学知识的前提,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预见差错事故的发生,并施以干预。针对该次的培训,该科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各位护理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并且落实。在该次培训结束后,该科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评估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能力。
②成立功能制安全管理小组:培训后,选取实施安全管理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小组,并选出组长1名。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发现目前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目前眼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护理文件常出现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等现象;用药过程中药品乱放,带来隐患;护患沟通不到位;患者易跌倒等。针对以上问题,小组成员拟定了解决方案,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要求科室护理人员逐一落实。
③坚持安全管理中的前馈控制:安全管理重在预防,安全管理小组坚持每2周开一次会议,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流程改进与优化。小组制的管理方法将权力与责任交予护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④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业务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应急能力,沟通技巧等。此外,应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法律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在科室中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并将该理念运用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如护士应注意衣着和护理的态度,用真诚的语气与患者交流,给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关心患者的感受,能够及时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需求,提供给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
⑤奖励与惩罚制度: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业绩突出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对护理安全落实不到位的护理人员提出批评及相应处罚。希望通过奖惩制度,引起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高度重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基础护理理论、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基础护理理论(P=0.001)、护理文书书写(P=0.002)、护理技术操作(P=0.004)得到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P=0.017)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P<0.001)显著提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情况[n(%)]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更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治疗技术被引入到眼科的治疗与护理中。这些全新的变化,也对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护理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眼科患者由于视力低下,在病房中行走时极易容易发生跌倒,服药时也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3]。其次,患者由于视力障碍,对周围环境认识不清,容易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抵触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4]。因此,安全管理在眼科患者护理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然而,目前,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原因,常常带来护患纠纷;护理人员缺乏预见护理风险的能力,往往不能及时预知差错事件的发生并及时阻止;此外,护理人员常常由于缺乏职业法律意识,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往往不能充分意识到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给患者以及自己,乃至整个大的医疗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以上种种隐患均说明了护理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理念的引入非常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临床研究表明[5],在眼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扎实的业务水平是做好一名优秀护理人员的第一步。该研究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其业务能力进行了评价。该研究发现,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理论合格率由75.0%提高到了92.0%,得到了显著意义的改善(P=0.001)。护理技术操作的合格率由过去的88.0%提高到了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说明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培训是必要的。该研究中,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责权一体制,将责任与权力交给护士,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坚持前馈控制原则,坚持预防在先,提高护理人员预见风险的能力。该研究发现,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保证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条件。此外,我们还注重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始终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责任与义务。护理人员的细致呵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对眼科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关注患者的真实感受,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促进其更快地康复,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均处于最佳的状态,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实现快速康复。加强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护理管理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王益萍,白爱真.急诊护理安全现状的剖析及应对[J].健康周刊,2016(8):69,70.
[2]刘红梅.风险意识常在,护理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26-227.
[3]张楚华,张莉莉,李贡辉,等.品管圈PDCA循环质量改进活动在预防眼科低视力住院患者跌倒风险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14-116.
[4]孟庆红,郭妍君.眼科手术病人焦虑、抑郁与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调查[J].循证护理,2016,2(2):120-122.
[5]张淑美.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0):125-126.
[6]刘夏玲.人文关怀护理在预防眼科门诊治疗晕厥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7):96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