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皓 朴艺花
氯氮平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属于第二代精神病药物。如果患者服用大剂量氯氮平将会严重抑制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如果患者病情危急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现阶段,临床治疗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患者时主要应用催吐、导泻和洗胃处理, 并且给予患者各项对症治疗, 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并且会出现较多并发症。本次研究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抢救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患者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8岁,平均年龄(46.7±10.8)岁。患者临床表现为低血压、昏迷、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 根据患者药物接触史(服用氯氮平50片以上)及临床表现确诊为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此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此次研究。
1.2 机械通气和血液灌流指征 机械通气指征:①呼吸频率>40次/min患者;②意识障碍患者;③血氧分压<48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④呼吸节律异常患者;⑤经治疗后效果不显著患者;⑥pH下降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升高[2]。血液灌流指征:①摄入药物剂量过大且被吸收;②严重中毒患者;③酸碱平衡紊乱和水电解质紊乱患者;④肾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洗胃, 灌肠, 气管插管, 导泻和机械通气同期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实施预防感染和脏器保护治疗等。对于低血压患者需要给予扩容处理, 给予患者多巴胺升压治疗。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 面罩压力控制通气(PC)设定为控制潮气量<8 ml/kg, 初始f为16次/min, 分钟通气量控制在8 L, 压力支持根据自主潮气量调节, 呼气末正压6~14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吸氧浓度根据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调节, 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f为15次/min, 通气量控制在8 ml/min, 压力支持18 cmH2O, 吸氧浓度分数为40%;呼气末正压4 cm H2O[3]。完成机械通气之后需要给予患者血液灌流治疗, 股静脉所用管路为20 F, 颈内静脉所用管路为16 F, 具体操作如下:联合树脂吸附血液灌流, 患者在入院5 h内实行床边血液灌流。腹股沟区消毒铺设无菌巾, 股静脉穿刺, 植入血液灌流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连接灌流器和动脉管路, 建立血液通路。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或无肝素血液灌流, 应用低分子肝素者首次剂量为70 IU/kg, 在治疗前0.5 h实施静脉注射, 泵速控制在170 ml/min, 灌流时间控制在2 h左右, 按照患者病情和检测结果实施二次血液灌流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抢救治疗后恢复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情况。
患者抢救治疗后, 恢复清醒时间为(19.6±7.8)h, 机械通气时间为(45.7±17.6)h, 升压药物使用时间为(37.2±14.5)h,住院时间为(6.6±2.5)d, 无一例患者死亡。
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类药物, 氯氮平属于D4亚型受体拮抗剂, 会对多巴胺受体起到抑制作用。临床上在使用氯氮平药物时所表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流涎、头晕、嗜睡和多汗等, 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显著增加患者食欲量, 改变心电图, 使血糖升高[4-7]。
本研究中主要围绕氯氮平大剂量中毒问题展开讨论, 患者在药物中毒之后会表现出谵妄、心动过速、昏迷、大量分泌唾液、呼吸抑制剂, 也有少量服用者会出现癫痫发作等。由于氯氮平属于非水溶性化合物, 因此给予患者洗胃操作后还会出现持续病重情况, 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脂肪组织内毒素持续释放入血有关。血液灌流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 主要利用管道并借助体外循环技术将血液引入到灌流器中, 经过灌流器吸附剂处理后净化血液, 之后再经过管道返回到患者体内[5]。采用血液灌流技术能够将血液中的毒素进行清除, 还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避免患者机体持续摄取毒素[8-10]。本次研究给予患者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 结果显示, 患者恢复清醒时间为(19.6±7.8)h, 机械通气时间为(45.7±17.6)h, 升压药物使用时间为(37.2±14.5)h,住院时间为(6.6±2.5)d, 无一例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 给予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患者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 能够有效清除氯氮平,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清醒, 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