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洁 任孟忠
随着常规鱼养殖高密度、集约化的发展,养殖单位在追求快生长、高产量的同时,由于过度投饵、盲目用药引起水质恶化、污染蓄积,继而导致鱼体体质下降、引发一系列病害发生的现象较为普遍。青鱼作为四大家鱼中养殖效益较高的品种之一,近些年出现的肝胆综合症是养殖过程中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但是实际生产中,养殖单位往往由于诊断条件等的限制,不能准确诊断,如不及时采取防治,可引起青鱼大面积死亡,造成损失。
在日常的渔业科技入户走访过程中,单位技术人员采用问询、体表检查、解剖检查等常规手段诊断并防治了一例青鱼肝胆综合症,总结几处要点供参考。
养殖面积45亩,其中发病面积9亩,6月初刚开始时只有少量青鱼死亡,每天死亡1~2尾,10~15天后死亡数量增至每天20尾以上,池塘水层肉眼观察没有发现大面积病鱼活动。该基地在1月份投放规格为1500~2000g/尾的青鱼鱼种300尾/亩。在水温达8℃以上时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刚开始投喂量25kg/天,后随水温升高陆续增加投喂量,20℃时投喂量增加至200~250kg/天。
现场捞取几条比较新鲜的病鱼进行体表观察和解剖诊断。病鱼体表及鳍条完好,部分鳍条末端发白,体表没有特别明显的病理症状。剪开鳃盖,鳃丝外缘一圈发白,部分鳃丝末端腐烂成锯齿状缺口,黏液增多,有杂物和污泥黏附。鳃丝颜色发淡,变为粉红色。剪开体腔,腹腔内腥臭味重,有腹水流出。解剖时,内脏脂肪较多,充满体腔,不易于肝胰脏、肠道等内脏器官的分离。肝胰脏为土黄色或部分变为绿色,呈花斑状和绿肝症状,轻触即碎。胆囊肿大,为正常胆囊大小的2~3倍,部分胆囊破裂,胆汁呈墨绿色或青黑色。
采用特安科技有限公司MR-220A智能型水质分析仪和溶解氧检测设备,现场对该池塘当天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分析。6月19日,天气多云,上午10:40测得水温为30.1℃、pH值7.7、非离子氨0.016mg/L、硫化氢0.039mg/L、亚硝酸盐0.931mg/L、溶解氧1.85mg/L。
结合问询日常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推断该病为青鱼肝胆综合症,属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有:①春季水温低时过量投喂,与鱼的新陈代谢水平不适应,增加了肝胰脏、胆囊负担。②青鱼放养密度大,环境胁迫性较重。配合饲料投喂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鱼类排泄物多,加上水温升高,水中有害物质增多。③池塘水质较差,亚硝酸盐超标,溶解氧偏低,鱼体质下降,诱发病害发生。
建议采取泼洒与内服相结合的办法。①用亚硝速降每亩每米水深200g全池泼洒,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②内服VC和肝胆宁合剂及三黄粉,每100kg饲料用含量10%的VC200~300g加中药肝胆宁600~800g,三黄粉200g,与粘合剂充分拌匀粘合,连喂7~10天。有细菌感染症状的可添加含量10%的氟苯尼考或10%的恩诺沙星200g。
通过治疗,5天后养殖单位反馈青鱼停止死亡。为巩固疗效,建议再投喂两天达一个疗程后结束投喂。后期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未出现青鱼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