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中籼新组合荆占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17 21:01王莹莹徐明建解晓峰
中国种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华叶期全生育期

王莹莹 舒 冰 ,3 徐明建 解晓峰

(1湖北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荆州434020;2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荆州434023;3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武汉430064)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结构改变,轻简化栽培的推广越来越多。水稻轻简化栽培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1],选育适合轻简化栽培的水稻品种也是目前生产所需。早熟中籼新组合荆占1号于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18020,该品种丰产性好、综合抗性优、适宜轻简化栽培和育苗移栽。

1 选育过程

荆占1号是从黄华占/鄂中5号//黄华占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熟中籼新组合,由湖北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江大学、荆州市瑞丰农业高科技研究所联合选育,黄华占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鄂中5号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该组合结合双亲优点,全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稻米品质较优。与黄华占全生育期相当,叶片较短、略宽;较鄂中5号全生育期短7~8d,叶片稍长,千粒重略小。

2008年夏在荆州杂交配组黄华占/鄂中5号,2008年冬在海南以黄华占/鄂中5号F1为母本、黄华占为父本进行回交;2009年在荆州种植F1,2009年冬在海南种植F2,出现熟期分离,从中选育生育期较短、外观品质好的单株收种;2010年夏季在荆州种植F3,继续对株型、熟期、米质、产量等性状进行选择;通过多年南繁北育,2012年冬季在海南F8株系,各群体整齐一致,从中选择株叶型态好、全生育期较短、米质优、产量性状较突出的1个株系混收种子,命名为荆占1号。2013-2014年在湖北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基地进行品比试验,2015年在长江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品比试验,各性状均较突出,于2016-2017年参加湖北省早熟中稻区试。

2 试验及示范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湖北省早熟中稻区域试验,2年每hm2平均产量4.65t,比对照黄华占增产9.90%,增产极显著。其中2016年每hm2平均产量4.49t,比对照增产10.45%,增产极显著;2017年平均产量4.81t,比对照增产9.39%,增产极显著。2016年在荆州太湖农场示范种植3.2hm2,每hm2平均产量达5.35t;2017年在湖北武穴大金镇示范种植5hm2,荆州太湖农场轻简化栽培示范种植7.2hm2,平均产量达5.28t。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在湖北4月中下旬播种,全生育期127d,5月中下旬播种,全生育期114d,比对照黄华占长0.4d,比鄂中5号早熟7~8d。田间表现长势较旺,株型适中,叶姿挺直,叶色淡,穗层整齐,着粒均匀,稃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有效穗数370.5万穗 /hm2,株高 120.6cm,穗长 24.1cm,每穗总粒数169.3粒,每穗实粒数137.7粒,结实率81.33%,千粒重20.85g,田间调查种子纯度99.4%。

3.2 品质检测 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整精米率60.7%,垩白粒率26%,垩白度6.2%,直链淀粉含量14.7%,胶稠度60mm,长宽比 3.5。

3.3 抗病性 2016年经湖北省区试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5.0,稻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纹枯病5级,中感稻曲病。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移栽技术要点

4.1.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湖北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底播种,秧田每hm2播种量180~240kg,大田用种量30~45kg。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消毒,浸泡6~8h后用清水洗净、沥干,三起三落进行常温催芽。秧田施足底肥,每hm2可用45%复合肥450kg,看苗追肥,培育多蘖壮秧,2叶1心时可追施1次尿素60kg;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根据苗情适时喷施1次多效唑900~1200g。做好秧苗期病虫害防治,移栽前7~10d每hm2施尿素75kg作送嫁肥,移栽前1~2d喷施送嫁药1次。

4.1.2 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秧龄控制在25~28d,株行距16.7cm×20.0cm,每穴插3粒谷带蘖苗,插足基本苗180万/hm2。

4.1.3 科学肥水管理,构建高产群体 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追施钾肥,巧施穗肥[2]。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每 hm2总施肥量为纯氮 180kg,按 N∶P∶K比为1∶0.5∶0.75施肥。移栽前耕整时,每hm2施入45%(15-15-15)复合肥500~600kg,还可配以施入锌肥、硼肥各15kg;移栽后3~5d施尿素100kg、氯化钾45kg;晒田复水后对明显退淡落黄的田块施尿素100kg、氯化钾30kg,苗色不变的田块可少施孕穗肥[3]。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hm2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体硅钾肥、速效硼1~2次,利于增加粒重和防倒伏。

浅水勤灌,当每hm2苗数达到360万时排水晒田。后期水分管理做到干湿交替,有水孕穗,活水扬花,湿润灌浆,忌断水过早。

4.1.4 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丰收 在生产中要认真提早做好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科学用药,注意药剂轮换使用。在破口期用三环唑、稻瘟灵防治稻瘟病;分蘖期至抽穗前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选用有机磷农药配阿维菌素、杀虫双等;抽穗至灌浆期注意防治穗颈瘟、稻曲病及稻飞虱、螟虫为害,主要药剂有富士一号、扑虱灵、好力克、三唑磷等。

4.2 轻简化栽培技术要点

4.2.1 适时播种,及时补苗 当地适宜播种期在5月底前,每hm2用种量60~75kg,播种前晒种2~3d,用强氯精或咪鲜胺浸种消毒,方法同育苗移栽。播种前平整好厢面,待泥沉实后再播种。当秧苗3~4叶期时要及时进行田间查苗、补苗,移密补稀。

4.2.2 整地施肥,化学除草 底肥每hm2施用复合肥(15-15-15)600kg,大粒锌 3kg、大粒硅 60kg。2叶1心期每hm2追施尿素60kg,5叶期追施尿素120kg,晒田复水后看苗追复合肥120kg、氯化钾120kg。

播种前5d整好田、开好沟,播种后3d内每hm2用扫弗特1500~1800mL兑水600kg,厢面湿润喷雾除草。秧苗3叶1心时,排干水后每hm2用金满地450g兑水750kg叶面喷雾,24h后复水。分蘖期对稗草、莎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每hm2用50%杀稗丰450g加20%二甲四氯1500mL兑水750kg喷施。施药前排干水,施药后1~2d灌水并保水5~7d。

4.2.3 科学管水,养根护叶 播种后到1叶1心期,保持秧板湿润,1~3叶期以湿润灌溉为主,3~5叶期浅水勤灌促分蘖,其间应多次露田,5~6叶期轻晒田,7~8叶期重晒田;当每hm2分蘖数达到360万苗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从孕穗期到抽穗期田间灌水要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薄水层,抽穗后应干湿交替,养根保叶,健秆防倒。

4.2.4 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报,及时进行预防。注意加强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防治时期及药剂使用方法同育苗移栽。

5 繁殖技术

5.1 优选制种田块 选择土质良好,肥力适中、均匀,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灌条件好,耕作管理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须与其他种植品种至少间隔100m。

5.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应选用原种并确保其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湖北一般4月下旬至5月底播种,秧田每hm2播种量150~225kg,播种前晒种,用强氯精等消毒剂浸种消毒。在叶龄5~7叶时移栽,每穴2~3苗,保证基本苗不低于150万/hm2。

5.3 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底肥应尽可能多施有机肥,依当地稻田情况确定大田施肥总量。浅水促蘖,深水拔节孕穗与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及时施药做好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治同移栽技术。

5.4 严格除杂去劣 收割前(蜡熟期)组织专职检验员对制种田块逐田进行品种纯度、病虫害、混杂度及生长势检验,割除病、劣、杂株。

5.5 抢晴收割,及时脱粒翻晒 机械收获适宜在水稻黄化完熟达95%以上,人工收获适宜在水稻黄化完熟达90%时。风选干净后,晒至含水量12%~13%,及时入库,严防人为、机械混杂,确保种子质量。

猜你喜欢
黄华叶期全生育期
巧用“微科技”元素促进“品质化”教学
直播莴笋喷施赤霉素时期和浓度的探讨
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罗宾娜’百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3种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时期苘麻的防除效果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告诉你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