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仙 余华 杨倩蓉 陈蜀(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为适应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对护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Specialist,MNS)的设置方案。2011年护理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促进了护理学的快速发展。MNS设置以来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招收MNS研究生的院校已达86所。由于我国护理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在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综述如下。
MNS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较强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培养目标没有具体细化MNS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使得各护理院校的培养自成体系。2016年招收MNS研究生的86所院校中不区分专业方向的院校占34.88%[2]。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专业学位教育容易变成通才教育。
我国大部分院校MNS课程设置与科学学位基本相同,未能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未能体现专业学位的专科特色。曹炜等[3]对第一批获批MNS专业学位授权点的28所院校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与学术学位区别不大,专业学位的特色体现不鲜明。此外,由于我国护理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晚,各院校每一届MNS研究生招生数量少,培养方向不尽相同,使得开设培养方向的专业课程成本过高。
临床实践是MNS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临床实践模式尚未统一,各院校制定的临床实践时间和轮转安排差异性较大,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不同,且容易导致缺乏针对性的临床实践,导致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此外,临床带教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临床实践效果。例如在临床实践指导中,部分老师研究生带教和本科学生无异。部分带教老师认为MNS研究生选择临床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临床科研能力,这会导致其在临床实践指导过程中形成误区和偏离,直接影响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4]。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决定着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部分导师来自于临床的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教学和科研指导经验。而另一部分导师来自于护理学院的教授或副教授,科研功底较强,但缺乏临床护理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MNS临床实践。
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MNS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应倾向于临床实践,解决实际护理中的问题,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然而,有研究表明,MNS研究生就业偏向教育单位,这与培养目标相悖[5]。此外,MNS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现实差异,也会对她们产生迷茫、无奈、失落和自我价值感低等心理情绪[6]。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细化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明确MNS培养方向。部分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护理学院可依托各自附属医院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设立相应领域的MNS培养基地或者方向。
MNS研究生将主要进入临床从事专科护理工作,然而我国大部分院校均未设置相应培养方向的专科护理课程。因此,在MNS教育中应结合学生培养方向,开设不同的专科护理课程。按照培养方向修学,探索将专科护士培训内容纳入到MNS课程。
临床实践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和每个学生的专业经历背景,合理确定轮转科室和时间,细化个人实践计划,强调个性化培养。目前MNS研究生临床带教的主要师资力量为高年资的护士及护士长,而学生最期望的是具有认证资质的专科护士[7],高质量的临床带教师资有利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完善MNS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其聘任条件,实现研究生导师优胜劣汰[8]。针对学院导师和临床导师的特点,可采用“导师团队制”或“双导师制[9]”。“双导师制”即由学院导师和临床导师构成,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
MNS研究生对临床工作中的期望值较高,与现实差距较大。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新入职硕士学历护士面临着工作量超负荷、自身经验及临床带教不足、科研压力、价值感缺失等问题[10]。因此,MNS研究生应明确自身目标,正视学科发展方向,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职业心态。学校应重视MNS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关注MNS研究生的人才需求方向,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衔接,引导其理性择业,为MNS研究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有研究显示,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的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MNS研究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认同感[11]。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也指出要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业护士类职业资格考试有效的衔接在一起。通过MNS教育,我们要努力将这个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在本质上结合起来,促进MNS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的有效衔接,这样才有利于MNS教育的长远发展。对于报考MNS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可在毕业时颁发“专科理论学习”证书,为毕业后专科护理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2]。而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优秀MNS研究生,达到专科工作年限要求及通过专科护士的课程学习、考试后,最终获得专科护士资质证,避免重复性地培训[13]。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指出“到2020年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争取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均参加培训,其他医疗机构应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14]”。根据2016年《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新入职护士培训时间包括基础培训2周至1个月,专业培训24个月[15]。MNS临床实践时间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相似,可参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方式,探索将护理MNS教育与护士规范化培训并轨。通过两者并轨,减少MNS研究生毕业后的入职培训时间,也能体现出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有利于促进MNS临床实践快速发展。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MNS研究生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需不断探索与专科护士培训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以实现为临床提供高级护理实践人才的目标。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0-03-1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007/92739.html.
[2]张珊珊,张培莉,童宇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方向设置分析——以2016年为例[J].全科护理,2016,14(26):2786-2788.
[3]曹炜,刘阳,贾金忠,等.28所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2374-2377.
[4]罗珩,张云美.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的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15,13(17):1663-1665.
[5]胡明月,张岳,陈东明.护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向性就业现状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32(4):64-67.
[6]杨巾夏,陈翠萍,段霞,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期望与就业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7):6-8.
[7]葛伟,徐莎莎,曹宝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现况与期望需求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2):1450-1453.
[8]方秀新,张敏,马晓叶.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导师素质期望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6):75-78.
[9]张文文,王爱敏,王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专家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A):81-83.
[10]陈语,李梦婷,李国宏.导师负责制下护理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11):76-79.
[11]麻彦,向明丽.新入职硕士学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0):776-778.
[12]张美芬,谢文,黎青,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0):741-744.
[13]张婷,鞠梅,王垭,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护理学杂志,2015,30(16):12-15.
[1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11-18]http://www.moh.gov.cn/yzygj/s3 593/201611/92b2e8f8cc644a899e9d0fd572aefef3.shtml.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