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桂 胡波涌 陆细红 叶俊杰 陈志刚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骨科,广东广州 510440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部关节疾病的重要术式,其中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两种,全髋置换术适应症有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部分髋关节骨折等,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病例跟着增多,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方法不断进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然在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而另一方面置换术应用越发广泛的趋势下,其并发症也跟着增多,假体脱位就是常见术后不良反应之一,影响术后恢复以及关节功能的改善[1-5],因此医学界关于脱位原因的研究还在深入进行。本文旨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特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患者,男29例,女5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6±10.1)岁;体质量49~86kg,平均(67.5±11.3)kg;置换术病因分析:摔伤60例、车祸伤10例、坠落伤8例、关节病7例,其中新鲜骨折65例、陈旧性骨折20例;骨折分型:头颈型、头下型及经颈型患者分别为50例、15例、20例;合并基础病情况:轻度糖尿病6例、轻度高血压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指证,并自愿接受该术式治疗,85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意见书参与其中,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外纳入研究病例排除语言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脏或系统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对研究不知情且不愿意加入其中者和不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指征者。
85例患者接受全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期间严格检测患者多项生命体征,摄片检查假体复位情况,并给予患者高质量临床护理服务,以便及时发现院内脱位患者,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出院后除定期入院接受康复检查外,随访1~24个月,统计分析假体脱位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并对问题行使针对性解决对策[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确诊假体脱位的金标准为X线检查结果,此外患者还常表现出系列关节异常行为,包括髋关节发生活动性疼痛、关节部位呈现出主被动活动受限现象、下肢异常(如外旋、内旋、缩短)等,这些状况出现都可高疑发生了假体脱位不良事件[7]。
85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X线摄片检查确保假体贴合良好,并给予患者优质临床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异常,定期X线复查,有脱位者需做详细临床记录。85例患者中发生假体脱位5例,占总比例的5.8%,其中1例在术后1周内脱位,该患者存在既往髋关节手术时,长期肢体恢复不良,周边软组织松懈,肌力减弱,髋部肌肉有萎缩现象,故而造成脱位;1~3个月内脱位3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体位管理不良,康复过程中训练方法欠佳;4~12个月脱位1例,患者为陈旧性骨折,周边组织生理功能下降,髋关节失去了强有力的保护,加上恢复不良长期卧床等因素则出现了脱位不良事件。5例术后假体脱位患者都在脊髓麻醉下接受手法复位式处理,髋 “人字形”石膏外固定4~6周,平均时长(5.01±1.98)周,指导正确康复训练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减少关节活动范围,经处理后再次随访3~6个月,均未发生再脱位现象,恢复较好。
3.1.1 脱位原因 (1)患者自身原因:①长期卧床,患者长时间卧床身体机能下降,髋部软组织肌力也减弱,对术区失去了有力的保护效果;手术后短时间内由于髋部本身难以维持良好组织张力,或明显肌肉萎缩,可诱发脱位事件的发生;②手术史,部分患者髋部存在手术史,由于之前恢复较差也可诱发脱位;③基础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常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身体机能欠佳,耐受程度低,或恢复过程中因摔倒而发生脱位[8];④性别,女性由于骨质流失较男性快,而骨质疏松和人工髋关节脱位关系密切,因此女性脱位风险也相对更大。(2)术后人为相关因素:①术后医务人员搬运不当;②体位管理不良;③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康复锻炼不正确;④家庭护理不当,这方面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医务人员宣教效果、患者及其家属文化程度、遵医行为是否良好等[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5例纳入回顾性分析病例中,经优质护理置换术后假体脱位仅发生5例,发生率5.8%,其中4例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因此这一时期需特别注意加强康复管理,即使在卧床条件下仍每天坚持锻炼,同时注意以自我耐受度为前提。
3.1.2 脱位处理 (1)早期,有研究显示术后脱位多发生于早期,即术后3个月内,早期脱位一般医学研究者觉得基本和患者髋部软组织失养关系密切,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手法复位+固定”方式处理。(2)晚期,术后3个月后发生脱位可视为晚期脱位,由于人工材料的磨损,患体关节周边软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进而发生感染,绝大多数也可采用复位+固定+抗生素的方式处理[10-12]。此研究结果显示,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经恰当复位处理均恢复良好,随访未再次发生脱位事件,而在再次复位治疗时医务人员应注意分析具体原因,并根据发生时间确立针对性处理方案。
为预防脱位,术前首先应合理设计出人工股骨头长度、内村;术中根据不同患者选取适宜手术入路,将假体安置在适宜位置,并对周边组织进行有效修复,避免假体撞击。而术后防治意见主要总结为下几点:(1)术后恰当搬运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应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工作,避免躁动;搬运时严禁患肢使用外展位以外的体位[13]。(2)密切监察体征、护理人员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其中尤其对有基础病、女性等特殊髋关节病变群体,医务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加强术后监察力度,详细多次做优质健康知识宣教,一对一指导康复训练,保证患者及其家属良好掌握体位制动方式、康复锻炼方式等。(3)指导并帮助患者多进行髋部肌肉锻炼、早期床上运动锻炼,使患肢得到外部软组织的有力保护。(4)出院指导,明确复查计划,如有异常及时随诊;指导患者多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行走时应有家人随同,避免摔倒造成假体脱落[14-16]。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缓解髋部关节疼痛、治疗骨折、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术式,而脱位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减少假体脱位是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需详细分析脱位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旨在促进术后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