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师灵镇农业服务中心 刘贺纲
近年来,西平县师灵镇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组织部门强化村级阵地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把村室规范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着眼于高起点定位、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不断完善村室功能,强化村室管理,切实把村室建成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主阵地。其主要做法是:
通过走访调研,西平县师灵镇大部分行政村村室普遍存在着办公场所简陋、环境脏乱差、设施落后;上墙制度形式多样、随意悬挂、杂乱无章,上墙的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牌匾规格不统一、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与村室规范化建设格格不入。村室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开展学习及组织各种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宣传政策、团结群众、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场所。村室建设、管理及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提高基层党建水平,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师灵镇对村室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镇党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建设标准、资金来源、解决方法、保障措施形成了共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及分管组织工作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村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师灵镇村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二是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召开村室规范化建设专题会议,对村室建设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职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负全责;镇纪委牵头的督导组定期对各村村室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在镇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师灵镇党委、政府坚持对上争、对外引、对下奖的原则,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保证村室建设经费投入。首先,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针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室破烂不堪的行政村,镇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到县组织、计生、民政、残联、财政等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争取村室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其次,镇财政统筹资金。年初镇党委有计划地把村室规范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全镇村室建设计划。最后,各村自筹资金。结合实际,在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和发展势头较好的行政村,鼓励自筹资金对村室改造升级,经验收合格后镇财政给予奖励补贴。
坚持“统一规划、上下齐动、多措并举”和“实用、实效、完备”的原则,按照“一院”“五室”“十有”的建设标准(“一院”即村两委大院,“五室”即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脱贫攻坚室,综治调解室、计生服务室,“十有”即有牌子、有桌椅、有制度、有版面、有电教器材、有档案柜、有图书、有活动档案、有宣传标语、有公开栏),具体做到院内硬化、绿化、美化,房舍够用、墙面涂白、天花吊顶、铺设地砖、门窗完好、符合要求。截至目前,全镇千方百计筹资近90万元,维修和新建了12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村室,全镇90%的村室均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特别是油房张行政村投入资金近20万元,装修了两委办公室,硬化院内广场200多m2;新建了党务、村务公开栏,统一设置了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脱贫攻坚室、综治调解室、计生服务室等;新建了500 m2的健身广场,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为群众文化学习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满足了村级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需要。
为使村级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作用,镇党委制定下发了《师灵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行政村活动场所管理员,建立健全了管理台账,做到所有财物造册登记、专人管理、合理使用、定期检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掌握知识快、实干精神足等优势,指定大学生村官为党建助理员,指导帮助各村高标准开展村室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积极争当“三大员”角色,即强农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员、利用远程教育传播农村实用技术的辅导员、农村信访稳定掌握村情民意的信息员,力促村室规范化建设。
保证党务及村务公开的形式、范围、时限。主要内容包括集体经济发展、财务收支、发展党员、计划生育、党风廉政以及贯彻上级重点任务情况等规范公开。通过定期进行公开,防止了暗箱操作,促进了党务、村务的透明化。党务及村务公开使党员群众心中更明白了,心气更顺了,对村组织的工作更加支持。
坚持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大局,针对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事调解工作,集中统一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经常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让活动阵地成为“党员之家”和“村民之家”;借助远程教育系统丰富的教学内容,对党员群众开展思想政治、科技文化、法律法规教育,为党员群众接触新思想、开拓新视野、学习新知识提供便利。
总之,师灵镇通过村室规范化建设,村级组织活动阵地逐渐成为党员活动中心、党群议事中心、远程教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凝聚党员群众力量的平台;成为党员群众召开会议、交流思想、文化娱乐的场所,进一步彰显了活动阵地的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