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梅
(广东省遂溪县遂城畜牧兽医站, 广东 遂溪 5243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也不断转变,尤其是猪肉和相关产品质量都得到稳定提升。当前,规模化养猪场能满足人们对肉品需求,但由于养殖方式较为传统,制约养殖效益的提升。
第一,保证良好的环境卫生,并更为合理的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生猪的健康生长与生存环境存在很大联系。为保育猪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通风质量,在夏季和秋季时,要对猪舍内的通风质量进行优化,以免细菌滋生与繁殖。还需要对猪舍内温度进行控制,尤其在特殊情况下,将保育猪舍温度控制在26~28℃。仔猪安排进舍时,选择保温灯、红外线灯提前预热,后期根据实际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第二,分群合理化,促进猪群容量的优化调整。近年随着养猪规模不断增大,由于养猪数量增加,猪只间相互传染问题越发突出,从而影响养殖效益。适当减少猪舍的养殖密度,尽量将同窝仔猪放在一起,尤其是按照猪的大小、体质等标准划分。
第一,禁止霉变饲料的使用,料草质量与保育猪的生长情况存在很大关系,当引进新饲料时严格检查,定期分析饲料是否存在发霉以及变质现象。第二,关注饲料的营养搭配,满足营养需求,根据猪的体质、生长情况、营养需求等特点选择。尽量粗粮、细粮结合喂养。
对于刚刚出生的仔猪,由于其具备的抗疫病能力较差,母猪生产前接种以促进母源抗体水平的提升。比如仔猪黄白痢,可选择在母猪生产之前55天注射1次黄白痢疫苗,在母猪产仔15天前再次注射1次。仔猪出生后1周内也要免疫。对疫病的变化规律详细分析,比如每年年末容易出现猪瘟、猪消化道疾病,可将相关药剂加入到饲料中,也可为其注射相应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