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2018-01-17 12:10易遵礼
医药前沿 2018年2期
关键词:肠系膜筋膜结肠癌

易遵礼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结肠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很容易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结肠癌,主要采用手术方式,传统手术主要是结肠癌根治术,而随着直肠癌全系膜切除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在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中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还比较少[1]。德国Hohenbenger等将全系膜切除的理念应用到了结肠癌治疗中,从而提出了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的方式。为研究探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笔者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诊疗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患者,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11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成员。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6.2±3.3)岁,包括升结肠部患者21例,降结肠部患者14例,横结肠患者8例,回盲部患者7例,乙状结肠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3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6.3±3.4)岁,包括升结肠部患者20例,降结肠部患者13例,横结肠患者9例,回盲部患者8例,乙状结肠患者6例。经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员在一般资料中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因而可以进行比较。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经过肠镜、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和螺旋CT确诊,符合结肠癌诊断标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TNM分期达到Ⅳ期的结肠癌患者,排除术前进行辅助放化疗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进入医院之后,首先进行饮食调整,遵循结肠癌根治术术前准备原则,同时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仰卧体位。所有患者都选择腹部右侧直肌作为切口,观察患者腹腔内脏器情况,手术的路径选择为中间回路。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首先需要精确寻找患者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的空隙,从而能够准确的分离脏层筋膜,然后完整剥离患者的结肠系膜,然后采用高位结扎血管,清扫患者淋巴结。首先是高位结扎患者的供氧血管,将患者的升结肠系膜显露出来,然后从下往上分离,包括其与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结肠中动脉右支血管和胃结肠静脉血管等,然后对患者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其次是完整切除结肠系膜,切入患者的右侧Toldt空隙,游离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上端分离胰十二指肠前筋膜,下端需要分离回肠系膜根部下缘[3]。然后进行标本的切除和回肠结肠吻合,切除的肠管的范围需要依据患者的供应血管决定,而回结肠吻合则运用吻合器进行。然后结扎患者的结肠中动脉和胃网膜右动静脉。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术式大致与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相似,但需要切除患者肠管的远近端需要距离患者的肿瘤10cm左右,同时清扫的淋巴结包括边缘、中间和主淋巴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残端肿瘤残余,比较术中淋巴结清扫状态,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软件SPSS 16.0对研究结果分析,计量资料取(±s),组间率对比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计数资料取(%)表示,使用χ2检验,组间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75.45±15.86)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5.71±6.87)h,拔管时间为(12.03±3.15)d,术后进食时间为(5.86±1.25)d,住院时间为(14.12±1.56)d。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24.45±11.86)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3.11±4.87)h,拔管时间为(8.25±2.38)d,术后进食时间为(4.16±1.11)d,住院时间为(9.34±1.24)d。

组间数据比较结果:t=15.2352、t=8.8519、t=5.6642、t=6.0162、t=14.1906,P<0.05。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残余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残端肿瘤残余3例(5.3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端肿瘤残余1例(1.7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18例),包括切口开裂9例,吻合口瘘4例,伤口感染2例,肠梗阻2例,心衰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7例),包括切口开裂3例,伤口感染2例,肠梗阻1例,心衰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8,P<0.05)。

3.讨论

目前,结肠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理念由德国Hohenbenger等从结肠系膜胚胎学和临床解剖学的角度提出,其观点中,人体在胚胎时期,其原肠会发生扭转,中肠旋转角度为270°,而小肠和系膜则是向左下方发生旋转,右半结肠和背侧系膜则是向右后方旋转,升结肠系膜则与腹部后壁腹膜融合从而形成了Toldt右筋膜,而后肠扭转从而使得降结肠和左侧腹壁后壁融合形成Toldt左筋膜。Toldt筋膜间隙是没有血管的结缔组织,因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通过Toldt间隙进行游离,从而切除结肠系膜,这样以来,可以最大化的清扫患者的淋巴结[4]。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并不是要切除全部的系膜,而是完整切除根治位置的系膜。对于结肠癌患者而言,其边缘淋巴结转移通常都是在5cm以内,很少存在超过10cm的,因此一般结肠癌根治术强调的是肿瘤周围10cm肠管切除,以此达到根治目的。比较两种手术的机理可以发现,结肠癌根治术更强调对10cm原则的把握,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则更加重视结肠系膜的完整切除。在West等人的研究中,对欧洲和日本的原发性结肠癌进行比较,发现日本所运用的D3根治术与欧洲所运用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切除的平面都相对较高,而日本的标本相对小。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发现,日本手术术式更加重视10cm的原则,而欧洲手术则更加精准,很多时候为了确保无残留而超越10cm进行切除[5]。而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采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所切除的肠管长度比根治术稍长,切除范围更加广泛。但从手术操作过程来看,两种手术的操作基本相似,主要是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因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并不是新的手术,而是一种新的理念。

另外,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因手术操作难度大,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其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就更高,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呢?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都长于观察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残端肿瘤残余3例(5.3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端肿瘤残余1例(1.7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18例),包括切口开裂9例,吻合口瘘4例,伤口感染2例,肠梗阻2例,心衰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7例),包括切口开裂3例,伤口感染2例,肠梗阻1例,心衰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8,P<0.05),因此可以看出,相对于结肠癌根治手术,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操作难度较高,因切除的范围更加广泛,但其手术指标中,术中出血量、患者的预后情况等都优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不仅如此,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其安全性是高于结肠癌根治术的,其风险并没有随着操作精细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总体而言是结肠癌根治术之外的新的手术理念,其在临床结肠癌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的医师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以完整切除结肠系膜为要旨,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与采用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的手术出血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恺欣,陈虎,赵以模等.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232-233.

[2]何龙海,秦禄武.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81-82.

[3]孔琦,王道明,胡凯峰等.右半结肠癌行完整结肠手膜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6):959-961.

[4]张松峰,王敬典.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80-4281.

[5]丛进春,陈春生,冯勇等.右半结肠癌患者完整系膜切除术和D3根治术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2014,(24):1591-1596.

猜你喜欢
肠系膜筋膜结肠癌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