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生活观念的引导下,带有浓郁乡村特色、能够勾起大家童年时代美好回忆的土鸡蛋渐渐受宠,成为质优价高的特色产品,被消费者认知与接受的程度与日俱增。但当前市场上的土鸡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土鸡蛋的常规品质主要指蛋壳厚度、蛋壳硬度、蛋清稠度、蛋清颜色、蛋中血斑肉斑等异物。
蛋壳厚度 当饲料中缺乏钙、磷等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或钙、磷比例不当时,产软蛋、薄壳蛋较多。正常蛋鸡饲料中通常含钙3.2%~3.5%,磷0.6%,钙与磷的比例为5.5~6:1;出现产软蛋、薄壳蛋时,应及时按要求补充贝粉、石灰石粉、骨粉或磷酸氢钙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粉等,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蛋壳硬度 饲料中缺锰、锌则使蛋壳不坚固、不耐压,极易破碎,蛋壳上常伴有大理石样的斑点,并伴有母鸡屈腱病。一般认为,饲料中添加55~75毫克/千克的锰,可显著提高蛋壳质量。研究表明,当饮水中加入2克/升(氯化钠)的同时,在饲料日粮中加入500毫克∕千克的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可显著降低蛋壳缺陷,提高蛋壳强度。应注意,锰添加量不宜过多,饲料必须混匀,以免导致维生素D遭到破坏,影响钙、磷吸收。
蛋清稠度 蛋清稀薄,且有鱼腥气味,多为饲料中菜子饼或鱼粉配合比例过大所致。菜子饼含有毒物质硫葡萄糖苷,在饲料中如超过8%~10%,就有可能使褐壳鸡蛋产生鱼腥气味(白壳鸡蛋例外);饲料中的鱼粉特别是劣质鱼粉超过10%时,褐、白壳蛋都有可能产生鱼腥味,故在蛋鸡饲料中应当限制菜子饼和鱼粉的使用量,前者应在6%以内,后者在10%以下;去毒处理后的菜子饼则可加大配合比例。若蛋清稀薄且浓蛋白层与稀蛋白层界限不清,则为饲料中的蛋白质或维生素B、维生素D等不足,应按实际缺少的营养物质加以补充。
蛋清颜色 鸡蛋冷藏后蛋清呈现粉红色,卵黄体积膨大,质地变硬而有弹性,俗称“橡皮蛋”;有的呈现淡绿色、黑褐色,有的出现红色斑点,这些与棉子饼的质量和配合比例有关。棉子饼中的环丙烯脂肪酸可使蛋清变成粉红色,游离态棉酚可与卵黄中的铁质生成较深色的复合体物质,促使卵黄发生色变;配合土蛋鸡饲料应选用脱毒后的棉子饼,配合比例应在7%以内。
蛋黄颜色的深浅取决于家禽从饲粮中摄取的类胡萝卜素和其他色素的数量和种类,用于形成和改善蛋黄颜色的类胡萝卜素物质家禽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输入;而家禽自身所处的年龄、饲养方式也影响蛋黄颜色的沉积量。
年龄和生理状况 蛋黄颜色与产蛋鸡日龄呈较强相关性,母鸡在产蛋初期蛋黄颜色较深,随着产蛋期的延长蛋黄颜色逐渐变浅,即随着母鸡日龄的增长,蛋黄沉积能力下降。
品种 不同品种的蛋鸡对蛋黄颜色的沉积能力也不同,有试验对2个国外鸡种和5个地方鸡种的蛋品质研究发现,海兰褐蛋鸡的蛋黄颜色相比地方鸡种如皋黄鸡、文昌鸡、白耳鸡、仙居鸡等要浅,而仙居鸡的蛋黄颜色较深。
饲养方式 一般土鸡蛋蛋黄颜色较笼养鸡的蛋黄颜色深。土鸡主要是采用放养方式,能够采食到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青绿饲料等,因而蛋黄颜色较深;然放养鸡由于饲养环境中粪便难以清理,易使蛋外部沾染粪便等易感染细菌等;商业化饲养的蛋鸡对其进行散养后蛋黄颜色较笼养相比显著得到提高。
环境因素 光照作为影响禽类繁殖活动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光照制度可提高产蛋量。研究发现不同波长光对蛋黄颜色具有显著影响,有研究发现,在白光条件下蛋黄颜色极显著高于其他单色光处理组(蓝光、红光、绿光),然对蛋鸡处理绿光时发现蛋黄颜色与周龄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在单色光中绿光对蛋黄颜色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光照制度为15小时光照、9小时黑暗时蛋黄颜色较好。
日粮组成 饲料是影响蛋黄颜色沉积的主要因素之一,饲料的组成以及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对色素的沉积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在家禽日粮中常用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因此玉米中叶黄素对蛋黄颜色的沉积起到重要作用,而玉米的质量优劣对蛋黄色泽起到了决定作用。一般蛋鸡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可使蛋黄颜色维持在罗氏比色扇的色度为6级。小麦中几乎不含有叶黄素,在蛋鸡日粮中以小麦作为基础日粮时,蛋黄颜色只有3级,颜色发白,与以玉米为基础日粮相比,差异极显著。日粮中脂类和维生素对蛋黄着色效果的影响较为重要,然日粮中脂肪含量过高也会使色素结构破坏而失去着色功能,一般认为添加3%~5%的动物脂肪可提高着色效果;在饲粮中添加微量元素锌、硒、碘高于正常量一倍时,可使蛋黄颜色提高1~2个罗氏单位。
其他因素 饲料中的重金属离子及不饱和脂肪酸会使饲料易被氧化,容易氧化叶黄素而使其失去着色能力,从而使蛋黄颜色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