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菊,陈梦莹,金伟,黄雪燕,叶海波
(1. 温岭市农业林业局,浙江温岭 317500;2. 温岭市滨海滨新种植园,浙江温岭 317505)
经万 hm2,产量2.737亿 t,人均水果195.5 kg,是世界平均65 kg的3倍。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和果品产业一样,到2015年底葡萄面积达79.92万 hm2,产量1367.6万 t,同改革开放前(1978年)比,面积增加30.9倍,产量增长78.2倍,人均葡萄近10 kg,我国已正真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1]。但在葡萄栽培中青色葡萄品种果皮锈斑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性[2],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尤其是设施葡萄生产中存在问题更多,因此笔者通过调查目前南方主栽的葡萄品种,分析果实不良外观症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设施葡萄栽培中主要调控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绿色葡萄不良外观主要症状有:果锈、黑斑(花斑、黑)点、裂果。
果锈:也就是果皮锈斑,主要症状表现为果皮表面生成一层像金属表面生锈的锈斑或者锈点两种,一般是在果实表皮形成一层形状各异、整片大小不同的黄褐色斑片或黄褐色斑点。
黑斑(花斑、黑)点:它以果实表皮气孔为中心产生的黑色或黄褐色斑点,有的细如针尖,最大也就笔尖这么大,疏密不一的分布在果皮表面。
裂果:‘维多利亚’葡萄在果实充分成熟后会产生环形裂果,只裂果皮,不流汁。
着色品种葡萄的不良外观主要症状有:黑斑点、药害后的黑(花)斑点、白(霉)斑、裂果。
黑斑点:‘夏黑’葡萄果皮的黑斑点和‘维多利亚’葡萄性质不同,‘夏黑’先有白小珠(营养珠),干后就变成黑点留在果上,变黑后不明显。着色之后一般不会影响商品性能。
药害产生的黑(花)斑:小果药害后就没有商品性,大果在成熟后留有花斑,面积小的在着色后基本不影响商品性。这个药害主要是生长调节剂没有规范使用引起的。
白(霉)斑: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白色霉点,像白粉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高糖、着色品种上,如‘巨峰’‘鄞红’‘红富士’等,在果实转色期之前都无表现,果面着生白色霉状物,长期多雨时感病,病处不开裂,不腐烂,不影响果实品质,天晴后症状减轻或减少,但果实色泽会降低。
裂果:发生在浆果近成熟期,果皮开裂。裂口从果蒂向下纵裂,果汁外溢。
2.1.1 品种特点
一般欧亚种较欧美杂交种易产生果锈,对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抗性较差的品种易产生果锈。通过调查试验地的几个葡萄品种,易产生果锈的排列次序为:无核白鸡心>京玉>维多利亚>夏黑>藤稔>巨峰。
2.1.2 管理因子
(1)种植密度过高,留蔓量过多,造成生长期通风透光不良,产生果锈;果穗没理顺到棚架下,通风时遇架构擦伤果面,而后产生不规则斑、线锈。
(2)大棚内湿度过大或打过农药后立即关棚膜引起果实黑点,棚两端表现特别明显。
(3)病虫为害:开花前后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穗轴褐枯病、短须螨、茶黄螨、二斑叶螨、烟蓟马等病虫害未防好,病虫发生治愈后,果面会结疤成为点锈或斑锈。
(4)农药药害。①由于百菌清药性不稳定易产生药害,易出现在绿色的欧亚品种上。②高浓度乳油杀菌剂所产生的药害。③农药使用不合理,用药品种不当,如幼果期使用有机硫或乳剂型杀虫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百菌清、溴菌清、克菌丹、含锌(低质量的代森锰锌)或铜制剂农药容易使果面形成果锈。随意提高农药使用倍数或混用,两种药使用间隔期太短等均会导致果锈严重。
(5)不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膨大剂在葡萄果粒小于绿豆粒时使用,就会引起果皮花斑、大小粒、穗散、减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第一使用浓度过高;第二是膨大时期用生长调节剂加杀菌剂时浓度没加倍稀释;第三混合用的杀菌剂剂型要选择悬浮剂、水分散剂、水剂,千万不要用粉剂、乳油;第四是在幼果膨大期,尤其是园地果实大小不一时与杀菌剂混合容易产生这些症状;第五是在使用膨大剂加展布剂时碰到连续阴雨天,一是增加葡萄表面挂水量,二是造成果实表面长时间不干,水中的杂质就聚集在果品的下部形成花斑,同时药剂对果品刺激时间过长也会产生黑花斑;第六是绿色葡萄(例如‘维多利亚’)用过生长调剂后如不及时用悬浮剂或水剂的保护剂(如阿米妙收)及时进行花斑预防,过几天就会出现花斑症状。
(6)氮肥施用过多,可导致葡萄果皮薄,抗病力下降,果实易产生果锈。
2.1.3 成熟期果实产生花斑原因
成熟期的果实产生花斑的现象不常见,不会每年发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在果实膨大后期使用粉剂等容易产生果锈的农药;果实在成熟期遇到低温连阴雨的天气,造成棚内湿度过高;过量喷施叶面肥。
2.2.1 品种特点
‘藤稔’是易裂品种,其次是‘巨峰’和‘鄞红’。‘维多利亚’葡萄在接近十分成熟会出环裂。
2.2.2 生长期土壤水分失调
在葡萄果实生长前期,过度干旱,进入着色期后,又突降大雨、雷阵雨或对园地进行大水灌溉、闷热高湿天气等原因,使土壤或空气中含水量剧增,造成根系大量吸水,叶片吸水饱和,表皮细胞含水量高,叶片气孔关闭,使果实膨压不断增大,导致果皮破裂,发生葡萄裂果[3]。
在果实发育后期,若遇长期干旱天气,此时对葡萄园进行漫灌,土壤水分含量剧变,导致葡萄裂果;另外对于果粒过于紧密的品种,细胞活动速率不一致而引起裂果[4]。
2.2.3 叶果比、枝条分布
葡萄生长没有适宜的叶果比,枝条摆布不规则,通风不良,叶片与果粒的水分代谢不平衡,果实成熟后皮薄而脆,也易发生裂果。
2.2.4 幼果期的农药使用
幼果期间的不良天气(如高温、大风),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会造成叶片蒸腾作用减弱的农药(如退菌特),以及过早或超浓度使用乙烯利、脱落酸等催熟剂,都会导致裂果[5]。
易感品种:‘京亚’‘巨峰’‘夏黑’等着色品种。主要是成熟期雨水过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引起果实白斑(黑斑)。
3.1.1 园地选择
选在地势干燥、无污染源,地形开阔,交通方便,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底,且有道路、排灌良好的地块。
3.1.2 挖定植沟、施基肥
栽前一个月开宽60~80 cm,深30~60 cm的定植沟。栽植沟内每667 m2施腐熟栏肥4000~5000 kg,然后施磷肥50 kg,再填上表土20 cm。整好栽植垄,垄高出地面20 cm。选择宽行稀植的种植密度。
3.1.3 深沟高畦、留操作行
畦宽5~8 m,畦高20 cm,畦沟边上留30 cm宽的操作行,每畦一沟,沟底宽30~40 cm,深50 cm。
3.2.1 温度的要求
覆盖后遇晴天棚内升温很快,尤其是双膜栽培的葡萄,要安排足够劳力勤调。当棚温即将达到30 ℃,要分次揭高逆风口一侧的内膜(早春一般是南边),棚内温度仍然超过30 ℃,则要揭高外膜调控。下午2点以后当棚温开始下降,分次放下内膜和外膜,使棚温较长时间地保持在25~30 ℃。
3.2.2 湿度的要求
双膜大棚葡萄新梢生长的湿度比单膜的高,发生病害和影响果实外观品质的机率比单膜的高,所以此时要加强地膜覆盖。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要求:萌芽前浇足水,萌芽期保持湿度在90%;新梢生长初期(芽萌动-开花期)在60%~70%;开花期用覆盖地膜,使湿度减少到50%~60%;幼果膨大期要降低湿度到50%。
3.2.3 光照的要求
外棚膜选用0.50~0.65 mm的PE防尘膜或转光膜。将棚膜拉紧、压平,减少皱褶,及时清除膜面的尘埃、杂物、水滴等,利于透光。午间气温高的天气,尽量的揭开顶棚膜,增加光照强度。
铺地膜之前,在根系附近装置简易的或精致的管道供肥水系统,用于葡萄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这是降低园内湿度的根本措施。有机肥(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遵循花前促、花后控的原则,坐果后防止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果实果皮薄,抗病力下降,而使果面产生果锈。追肥以滴管形式施入,花前花后结合喷药防病加硼、锌微量元素,坐果后加钙、镁、铁、钾营养元素,采果后加锰、钼微量元素。
等新芽抽出后,用白色的农用地膜进行地面覆盖。将地膜平铺整个畦面和沟壁,签封严密。地膜一直覆盖到采收完成。生长期地膜的管理要根据外界气候和不同物候期进行开闭调节。在萌芽期和新梢生长期遇较强冷空气,夜里揭地膜,白天覆膜;在长期低温阴雨后的晴天,要开启地膜,夜里覆回;在葡萄开花前10 d到幼果坐果后20 d内的,一旦遇上好天气,白天揭地膜,夜里盖回,提高土温,调节棚内温湿度,促进坐果,减少单性结实;在幼果膨大期间天气晴好时也要适当揭开几次地膜透透气。无论那种揭膜、盖膜,都必须签封严密。
整个生长时期,要求架面上果枝合理排布,透光通气。选择宽行稀植的种植密度,高的生长架,有序排列的扇形、X形或H形。
做好棚架结构,防止雨水直接落到园地而增加园内湿度。
做好园地整理,高畦深沟,防止由于沟底太浅,雨水溅出增加地面湿度。
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本身抗性,加施钙肥,减少果实裂果;幼果膨大期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一干一湿。
不使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果实膨大和果实上色。
架面叶果比合理,平衡叶片与果粒的水分代谢,防止果实成熟皮薄而脆的环形裂果。
重点防治危害后易产生果锈的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和短须螨、茶黄螨、二斑叶螨、烟蓟马等病虫害。
3.7.1 规划建园
葡萄园开发要做到集中连片,并且要统一规划,设置小区和防护林等隔离带,预防病害时方便统防统治,还可以防止病虫害互相交叉感染[6]。
3.7.2 合理使用农药
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准确配制农药,掌握用药时间、用水量,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以及安全防护和安全贮存[6]。不选择易对‘维多利亚’品种药害的百菌清农药,在幼果期不使用有机硫或乳剂型杀虫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百菌清、溴菌清、克菌丹、含锌(低质量的代森锰锌)或铜制剂等容易使果面形成果锈的农药。
3.7.3 用农业、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方法
如:烟熏法、杀虫灯诱杀、深沟高畦(沟深30 cm+畦高25 cm)地膜覆盖、石灰硫磺清园等综合措施有效地减少防病次数,提高防治效果[6]。
3.7.4 抓住关键点做好病害预防工作
萌芽前: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2~3叶期:用波尔多液或喹啉铜预防。一旦发病用治疗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霉多克等。
开花前: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喷布叶面。
开花后:使用对灰霉病有特效的嘧霉胺,进行保护和治疗。晴天上午8时至下午5时,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时使用;气温高于28 ℃时应停止施药。
着色前:2000倍世高+1500倍嘧霉胺喷布叶面。
果实采收后:用波尔多液保护好叶片。
3.7.5 依照大棚葡萄操作规范进行农药防治
不要在中午太阳光强烈时进行叶面喷药;喷药时揭开大棚膜,进行通风。早晨待露水干后再喷,喷后待叶片干燥后关棚;农药配制浓度按说明的最大值。不能随意提高农药使用倍数或混用2种以上农药[7]。
[1]王秀芬, 刘俊, 李敬川, 等. 转型升级是中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4): 117-119.
[2]吴江, 程建徽, 张月华, 等. 黄绿色葡萄品种果皮锈斑问题及防治措施[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6(6): 41-42.
[3]丁雪燕, 王翠敬. 葡萄裂果原因及其防止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 2007(7): 15.
[4]陈波. 葡萄裂果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 技术与市场, 2007(6):33.
[5]蒋庆成, 张振翔. 葡萄生理裂果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2(6): 46.
[6]徐小菊, 陈青英. 沿海地区大棚葡萄有害病变图例与防治对策[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73-74.
[7]徐小菊. 沿海涂地大棚葡萄种植100问[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105-106.